首頁 產業 生技美容

醫材產值破千億 工研院:2020年目標2000億

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11、12日在台北登場,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台灣醫材產業2020年要達到2,000億元產值目標。(工研院提供)
醫療電子與器材國際高峰論壇11、12日在台北登場,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台灣醫材產業2020年要達到2,000億元產值目標。(工研院提供)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2018醫材高峰論壇11、12日在台北登場。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指出,醫電高峰論壇是台灣生醫產業非常重要的論壇,今年已邁入第11年,透過長期深耕生醫,協助台灣重點產業,包括探討ICT在生醫應用以及優勢、還有高階醫材的發展,協助台灣醫材產業,在2020年達到2,000億元產值的目標。

經濟部工業局主任祕書陳佩利表示,根據2018生技產業白皮書指出,2017年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營業額為新台幣3,250億元;其中,醫材產業營業額已達新台幣1,463億元。未來將持續透過新興市場拓銷與新南向政策,將我國優質的醫療器材、藥品及健康促進等產品與服務,推展至全球市場,促進生技產業國際化發展。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說全球藥品產業在2017年已有10582億美元產值,每年約有6~7%成長,未來幾年的成長來源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數位科技對於生醫產業很重要,可歸納出5P趨勢:預測(Predictive)、預防(Preventive)、精準醫療(Precision)、個人化(Personalize)、廣泛性(Pervasive)。

蘇孟宗表示,台灣面對這五趨勢,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包括在ICT硬體及AI所帶來軟體加硬體的加乘效應,均有待持續關注。尤其人工智慧時代來臨,人工智慧在全球市場產值約300億左右,未來五年複合成長率可能會大到40~50%左右,產值將會是目前的8倍,產業應結合長期在醫療領域累積的專業知識,與5P趨勢結合,跨領域、跨部會、跨技術及產業領域,大家一同創造更大的產業競爭力。

對於中美貿易戰是否影響台灣的醫材產業?蘇孟宗指出,中美貿易大戰就像兩隻大象在打架,週邊的小國、包括台灣在內,都須持續關切。在第一波約500億元的關稅中,醫材從中國輸出到美國占約50億美金,其中有很多是外商在中國生產。中國醫材在過去一年,約35%的產品來自美國,項目包括植入材料、牙科材料、以及主要電子設備等,以生產製造的角度來看,台灣廠商其實很靈活,在這一波貿易戰中,已經有一些台商開始進行異地生產台美及互相合作,後續將可持續去關注。

經濟部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TUSA)資深商務顧問曾馨慧則期待,台灣產業要有「打群架」的策略、要有社群(community)的概念。她說,以過去協助廠商進入美國高階市場的經驗,發現台灣廠商大都是點對點的接觸美國市場,過程非常辛苦,好不容易接上線,卻因為技術面的創新程度及包裝不足,易功虧一簣。

這次論壇主題為迎接高齡化社會所面臨銀色產業的需求,探討台灣未來醫電相關產業努力方向,並配合政府5+2政策協助台灣產業推動生醫產。另外,安排近50場商機媒合會,12日將進行台灣廠商與國際大廠、專家,一對一商機媒合,促成商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