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大真博士話中藥】消水腫中藥——赤小豆 怎麼會是綠色的呢?

《神農本草經》記載:「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生平澤。」說明其有消水的功效之外,還有消臃腫膿血的作用。(123RF)
《神農本草經》記載:「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生平澤。」說明其有消水的功效之外,還有消臃腫膿血的作用。(123RF)

文/陳大真博士
「南國秋深可奈何,手持紅豆幾摩挲。累累本是無情物,誰把閒愁付與他。」——〈紅豆詞〉王國維。

詩中說到南方的秋深時節,手中的紅豆,幾回細細摩挲,而累累的紅豆,本是無情之物,是誰將閒愁寄託在它身上呢?雖說如此,但食用紅豆對身體的好,卻是顯著的。

依據《臺灣中藥典》第四版記載赤小豆(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8%b5%a4%e5%b0%8f%e8%b1%86/)為豆科植物赤小豆Vngna umbellata (Thunb.) Ohwi & H.Ohashi 之乾燥成熟種子。又稱為飯赤豆、豬肝赤、度赤豆等,主要産於浙江、湖南、廣東、江西等地,而在臺灣南部有大量的紅豆生產之外,也有部分的赤小豆種植。

通常在秋季豆莢成熟後,豆莢未開裂時,割取全株後晒乾,待乾之後,打下種子,除去雜質後,乾燥備用。其藥材呈長圓形而較扁,表面呈深紫紅色,微有光澤,質地堅硬且不易破碎,其氣味微淡,嘗之味微甘。通常以體實堅硬、飽滿、色紫紅者爲佳。

《神農本草經》記載:「赤小豆,主下水,排癰腫膿血。生平澤。」說明其有消水的功效之外,還有消臃腫膿血的作用,而《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也曰:「此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並不治病。」說明了赤小豆挑選的標準。

購買赤小豆時可能會買到混淆品,因此,大家在選購時可能要有所注意,常見的為赤豆,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紅豆,可以依據幾個方式來辨識。

赤小豆:外型略呈圓柱形稍扁,種皮褐色,平滑,微有光澤,種臍白色線型。(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赤小豆:外型略呈圓柱形稍扁,種皮褐色,平滑,微有光澤,種臍白色線型。(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辨別四方法

第一為形狀,通常赤豆呈短圓柱形,而赤小豆長圓形而稍扁。再者為表面,赤豆為暗紅棕色,且有光澤,而赤小豆呈暗紫紅色,光澤較不明顯;接著為直徑大小,赤豆大概0.4~0.6公分,而赤小豆較小約0.3~0.5公分為主。最後為種臍的差別,赤豆無突起,而赤小豆呈線型突起,以上四者皆是簡易的辨識方式。

木豆:圓形,且顏色更為深紅色,通常少見光澤。(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木豆:圓形,且顏色更為深紅色,通常少見光澤。(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赤小豆強烈腥味

坊間還有可能購買到木豆來混淆,其辨識方式為木豆為圓形,且顏色更為深紅色,直徑較大約0.6~0.9公分左右,通常也不見光澤,因此很好辨別。

左:赤小豆。中:木豆。右二排:小金櫻。   (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左:赤小豆。中:木豆。右二排:小金櫻。 (張賢哲教授《河洛藥典》提供)

最後還有一種稱為竹豆的品種,其外觀顏色呈現紅色、綠色、或是黃綠色,而形狀和赤小豆類似,雖然同為菜豆屬的植物,但是竹豆較為大顆,且竹豆和赤小豆的種仁顏色也不盡相同,通常赤小豆呈現乳白色,而紅色的竹豆呈現黃色。

如果顏色看不出來,可以口嘗試試,通常赤小豆有較強的豆腥味,而紅竹豆的豆腥味較不明顯,最後如果還是不能確定,可以取其種植發芽看植物葉子的形狀,竹豆因其葉尖端細尖似竹葉,因此稱為竹豆。

。(陳大真博士提供)。(陳大真博士提供)

左上:木豆, 左下:赤小豆,右上:赤豆(紅豆),右下:紅色和綠色的竹豆。(陳大真提供)左上:木豆, 左下:赤小豆,右上:赤豆(紅豆),右下:紅色和綠色的竹豆。(陳大真提供)

上述辨識的方式,可讓大家可以聰明且正確的選購,之前曾拿到外表為綠色,且貌似赤小豆的竹豆而被當成綠豆販售,因此大家選購時要有所注意。

赤小豆為臺灣民眾常用的中藥,衛福部食藥署也針對其內容做二氧化硫檢測的標準規範及重金屬砷、鎘、汞、鉛的標準含量,因此民眾可以安心使用。◇

資料來源:陳大真博士 記者施芝吟/製表。( )資料來源:陳大真博士   記者施芝吟/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