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愛永不沉沒 鐵達尼號巨富感動後世

北愛爾蘭鐵達尼紀念館。(AFP)
北愛爾蘭鐵達尼紀念館。(AFP)

文/周慧心
1912年4月14日深夜,「不沉之船」——鐵達尼號( Titanic)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15日凌晨2點20分,鐵達尼號沉沒,共有705人得救,1,502人罹難。100年後,人們追憶起那個恐怖、冰冷的夜晚,一幕幕動人的真實故事,震撼著後世……

38歲的查爾斯‧萊特勒(Charles Lightoller)是鐵達尼號二副,他是最後一個從冰冷的海水中被拖上救生船、職位最高的生還者。他寫下17頁回憶錄,詳述了沉船災難的細節。

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面對沉船災難,船長命令先讓婦女和兒童上救生艇,許多乘客顯得十分平靜,一些人則拒絕與親人分離。「根本找不到幾個願意撇下親人而獨自踏上救生艇的女人或孩子!」

白星航運公司的鐵達尼號海報。(維基百科)白星航運公司的鐵達尼號海報。(維基百科)

4月15日2時5分,最後一艘救生艇帶著44人離開鐵達尼號,留下1,500多人等待死神到來。此時,老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Edward John Smith)向電報員布萊德和菲利普示意,可以離開崗位。「現在要靠大家自己了。」這位白鬚老人說完後逕直走向艦橋。

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維基百科)總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維基百科)

當所有救生艇都走了以後,鐵達尼號上出現了一片奇怪的寧靜,大家彷彿不再驚慌,數百人靜靜地站在甲板上,接著,船身越來越傾斜……

「深夜2點鐘時,船身與海面變得澈底垂直,船尾高高翹起,這種令人驚異的景象一直持續了大約2分鐘,接著它開始慢慢地、並不斷加速著靜靜滑入海底……」

遊客欣賞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鐵達尼號紀念館內照片。(AFP)遊客欣賞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鐵達尼號紀念館內照片。(AFP)

此起彼落的呼喊「我愛你們」

萊特勒寫道:「只要我活著,那一夜我永遠無法忘記,就是當船尾開始沉入水下,我聽到在那最後一刻,在生死離別的最後一刻,人們彼此呼喊的是:『我愛你!我愛你!』」

亞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是當時世界首富。他把懷著5個月身孕的妻子瑪德琳送上4號救生艇後,站在甲板上,帶著他的狗,點燃一根雪茄,對著划向遠處的小艇最後呼喊:「我愛你們!」

幾天之後,在北大西洋黎明的晨光中,打撈船員發現了亞斯特上校,上校的頭顱被煙囪打碎,口袋裡還有2,440元美金……他的資產,在當時可以建造十幾艘鐵達尼號巨輪,然而亞斯特上校拒絕了可以逃命的所有正當理由。

亞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當時是世界首富。(網路圖片)亞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 IV)當時是世界首富。(網路圖片)

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的愛

斯特勞斯(Ida Straus)是世界第二巨富,美國梅西百貨公司(Macy's)創始人。直到今天,座落在紐約曼哈頓第六大道上的「梅西百貨」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

他無論用什麼辦法,太太羅莎莉始終拒絕上8號救生艇,她說:多少年來,你去哪我去哪,我會陪你去你要去的任何地方。這位偉大的女性把自己的位子讓給了她的女傭,她把毛皮大衣脫下來甩給女傭:「我用不到它了!」

而斯特勞斯則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在別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後挽著63歲羅莎莉的手臂,一對老夫婦蹣跚地走到甲板的籐椅上坐下,等待著最後的時刻。

斯特勞斯(Ida Straus)是世界第二巨富,美國梅西百貨公司創始人。圖為斯特勞斯夫婦。(網路圖片)斯特勞斯(Ida Straus)是世界第二巨富,美國梅西百貨公司創始人。圖為斯特勞斯夫婦。(網路圖片)

「孩子,我沒有造一艘不會沉沒的船」

鐵達尼號設計師湯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與自己一生的傑作一同葬身海底,屍體至今未被尋回。

「這要是一場夢該有多好……對不起,我的乘客;對不起,我的妻子海倫,我最內疚的是,沒能陪你度過餘生。」他悲痛地對船員說:孩子,我沒有給你造一條不會沉沒的船。

倖存者瑪麗‧斯洛安是船上的服務員,她回憶說是安德魯斯說服她登上救生艇,而他自己則英雄般迎接命運的到來,再也找不到替代他的人了。

泰坦尼克號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網路圖片)鐵達尼號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Thomas Andrews)。(網路圖片)

「上去吧,孩子不能沒有母親」

著名銀行大亨班傑明‧古根漢(Benjamin Guggenheim),穿上最華麗的晚禮服:「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他留給太太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

一名叫那瓦特列(Navratil)的法國商人把兩個孩子米歇爾(Michelle)和埃蒙德(Edmond)送上了救生艇,委託幾名婦女代為照顧,自己卻拒絕上船。兩個兒子——後被稱為「鐵達尼號孤兒」獲救後,卻永遠失去了父親。

「泰坦尼克孤兒」米歇爾Michel和埃蒙德Edmond。(網路圖片)「泰坦尼克孤兒」米歇爾Michel和埃蒙德Edmond。(網路圖片)

在1912年鐵達尼號紀念集會上,白星航運公司對媒體表示:沒有所謂的海上規則要求男人們做出犧牲,他們那麼做只能說是一種強者對弱者的關照,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永不沉沒》(Unsinkable : The Full Story of RMS Titanic)的作者丹尼‧阿蘭巴特勒(Daniel Butler)感歎:這是因為他們生下來就被教育:責任比其他更重要!◇

《紐約先驅報》頭版,1912年4月15日。(維基百科)《紐約先驅報》頭版,1912年4月15日。(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