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小米變休閒糰子 科技創意有商機

綠精靈飯糰健康滿點,家庭或餐飲業都適宜。(記者龍芳/攝影)
綠精靈飯糰健康滿點,家庭或餐飲業都適宜。(記者龍芳/攝影)

【記者龍芳/台東報導】喜愛吃麻糬又在意健康的民眾有口福了。台東農改場用小米台東8號研發出口感Q彈、好吃又有在地風味的小米糰子,不但養生,還適合痛風患者食用,更可帶動原住民小米產業發展,開發成休閒伴手禮。

有別於市面上以糯米為原料的麻糬產品,台東農改場作物改良課陳盈方表示,小米休閒糰子全穀成分比率達60%以上,符合衛生福利部全穀食品的標準,加上搭配在地食材洛神、綠茶及花生等,是傳統又富在地特色的健康休閒食品。

陳盈方說,台東農改場用科技知識研發產品前端的技術調製部分,未來只要將此技術移轉給台東農民,不用高深知識和機械,農友學會後就可直接生產上市,為台東小米產業開創一條新的休閒食品之路,增加原住民創業機會。

小米是台東原住民特色作物,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陳盈方說,小米台東8號栽培容易,產量高,屬於低嘌呤飲食來源,可提供痛風患者食用,對身心都沒有負擔。

以小米做成的全穀食品休閒糰子。(記者龍芳/攝影)以小米做成的全穀食品休閒糰子。(記者龍芳/攝影)

綠手指加綠精靈 綠生活不是夢

台東農改場也鼓勵民眾自己種植季節蔬菜、自製綠精靈飯糰,自在享受健康綠生活。農業推廣課吳菁菁表示,以米食結合原生蔬菜,只要把握新鮮、在地、當季、健康烹調的原則,就可掌握健康飲食。

製作綠精靈飯糰很簡單,只要準備白米飯、冬季角菜、鮪魚罐頭和薑泥,角菜煮熟後擠去多餘水分,加上薑泥,將米飯、油漬鮪魚和角菜拌勻,捏成圓球或心形等各種形狀,表面灑上紫蘇梅果肉即可。

吳菁菁提醒製作小技巧,用濃度10%的鹽水不易沾手,蔬菜可選取當季原生蔬菜,採購、種植都容易,重點是要去除水分。素食者可以用素香鬆、堅果、白芝麻取代鮪魚。創意飯糰不但適合家庭,社區部落廚房、休閒民宿及餐飲業者都可作為創意特色餐點,讓產業發展更活潑。

台東農改場場長陳信言(右)介紹石竹新品種香怡夏,終年開花有香氣,可推廣做花海。(記者龍芳/攝影)台東農改場場長陳信言(右)介紹石竹新品種香怡夏,終年開花有香氣,可推廣做花海。(記者龍芳/攝影)

研發核心技術 創造有機樂活農業

台東農改場場長陳信言表示,台東位於北緯23度以下的亞熱帶,是全國第二大有機縣,原住民特色作物又占1/3,因此,研發主軸就是協助在地原生特色作物的早熟和豐產,並運用專業科技知識技術加上創意,協助在地農友發展有機樂活產業。

陳信言舉出過去一年台東場11項重大研發成果。「自走式小粒徑播種機」是小米農作的好幫手,效率是人工播種的5.5倍;「蠅翼草綠地毯」好管理,果園不用除草劑就可自然防治病蟲害。傳統人工施肥耗時耗力,施肥車價格昂貴,農改場利用農家的搬運車加裝機械,作業效率大大提升,一分地從30分鐘縮減為4~6分鐘,幫助農友節省成本、體力和時間。

有機柑桔類水果,除了鮮食或榨汁外,台東場研發簡易乾燥脫水技術,協助農友將富含香氣及營養的果皮製成果乾、果粉及果皮脆片,可沖泡果茶或添加於餅乾及蛋糕,增加風味又不浪費,達到農友1級生產,農改場技術協助其跨足至2級及3級加工行銷,進而創造6級全方位產業化的新農業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