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研究:貝多芬心律不整 成就其不朽音樂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反映出其心律不整的問題。圖為貝多芬的畫像。(CLEMENS BILAN/AFP/Getty Images)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反映出其心律不整的問題。圖為貝多芬的畫像。(CLEMENS BILAN/AFP/Getty Images)
【記者陳俊村/編譯】出生於18世紀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著有不少古典作品,對後世的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而被尊稱為樂聖。最近,美國一個研究團隊發現,貝多芬可能有心臟相關疾病,其音樂反映出心臟的不規則跳動,而這種不規則心跳卻也成就了其部分非凡的作品。

這項研究團隊係由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和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音樂家、心臟病學家和醫學歷史學家所組成,他們針對貝多芬的一些作品進行研究。

研究發現,貝多芬著名作品中的某些篇章的節奏,可能反映出他的心臟因心律不整問題而出現的不規則跳動。

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豪爾(Joel Howell)表示,當人們的心臟因疾病而不規則跳動時,它會呈現某些可預測的模式,而研究人員在貝多芬的音樂中發現了這些相同的模式。而其音樂中突然出現的速度和調性改變,似乎也符合這種不對稱的模式。

舉例來說,在《降B大調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作品Op.130》(String Quartet in B-flat Major, Opus 130)中,某一關鍵處突然變為降C大調,這種不平衡的節奏引發悲傷和迷惘的感覺,可能源自於呼吸急促,與心律失常有關。

豪爾補充說,身心的協同作用會將人生經驗塑造成型,尤其是在藝術界或音樂界,其作品大多反映出人們內心深處的體會。

研究人員認為,貝多芬最為人所知的疾病是耳聾,這可能強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感知力,甚至讓他更容易察覺自己的心律不整,而這種心律不整有可能造就了其部分最偉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