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試辦農業外勞 掌握二要四不

溫室或網室栽培是一股農業新趨勢,但成本高昂,一般小農難以跟進。(大紀元資料室)
溫室或網室栽培是一股農業新趨勢,但成本高昂,一般小農難以跟進。(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郭坤峯強調,規劃試辦引進原則以「二要四不原則」,規劃試辦引進模式包括,全年性缺工產業,以補充式原則,不以降低成本為考量而引進外勞,例如:屠宰業、牛飼育業、蘭花、菇類;季節性缺工產業,由農會或相關民間團體辦理外籍農業工外展農業服務,例如:搭配茶葉、果樹等產業,形成周年性穩定工作機會。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指出,很多人認為,引進農業外勞可降低成本,其實,他們對於引進外勞需要的成本多少並不清楚。可以透過很多宣導機會,讓產業界知道用本勞的成本比外勞低一些,而適當引進外勞可以適當紓解區域缺工壓力,雇主必會仔細考量評估。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反對引進農業外勞,他說:「各行各業都缺工,難道都用一樣的方法解決問題嗎?」而且根據過去的外勞政策經驗,「引進外勞是飲鴆止渴的政策」,一旦開放,廉價邏輯政策將永不回頭,「台灣的工資一再敗退,年輕人就不會回到該領域了」。許多雇主引進農業外勞是為了降低成本需求,這只會讓國內薪資陷入惡性循環,薪資變得更低。

從產業發展願景思考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簡任視察侯松延表示,引進農業外勞不能單從缺工方面討論,應從產業發展方面思考。農委會應提出產業發展目標、願景,否則大量補足勞工後,反而可能壓低農產品價格,農民更難生存。

他說,在勞動條件管理問題上,外勞引進後,相對勞動條件夠不夠好,需給予適當保障,這還得討論,需要有更明確的產業發展願景、缺工情形、彌補管道。勞動條件是否合理、產業利潤多少?利潤在相對平均之下,是否能提供勞工薪資?產業發產、勞動條件、管理層面問題資訊需要更完備,將是評估是否需要引進外勞的重要參考資訊。

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蔡培慧認為,引進外勞集中在蘭花、菇類、畜牧類,農委會是為資本家著想,並不是為家庭農場、也不是為台灣消費者著想。國內能有多元選擇,是在蔬菜、果樹與主要糧食,在農產品價格低落情形下,如何重振家庭多樣化生產,讓消費者有健康選擇?但農委會長期忽視這一點。◇

規劃試辦引進原則
二要要解決國內農忙時期基礎勞動力不足;要穩定產業發展與升級。
四不不影響本國農村居民就業機會;不引進中國農業勞工;不造成農業技術及品種外流;不衍生後續管理問題。
原則以補充性、限業、限量及部分產業限制點的原則辦理;依法落實管理。
資料來源:農委會輔導處      記者施芝吟/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