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中國鏡

挖角竊機密太慢?學者:陸資直接買企業

學者指出,中共目前為取得關鍵的技術與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買下台灣的企業。(Getty Images)
學者指出,中共目前為取得關鍵的技術與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買下台灣的企業。(Getty Images)

文/記者藍悅真
台灣經濟命脈以製造業、代工為發展基礎,但中國大陸如法炮製,積極發展面板、半導體等產業,台灣產業易受到外在誘因紛往外設廠。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表示,每個產業或多或少受到陸資企業打擊而衰退,但最嚴重的是通訊產業,中共要掌握最關鍵的技術與人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買下台灣的企業。

專家指出,現在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挖角已經有點算過去式了,現在他們採取的方式是直接來買台灣的企業。邱俊榮表示,因為買台灣的企業、技術人才控制都包起來,像半導體裡面比較嚴重的IC設計,很多廠商皆已變成中國廠商了,這些情況對台灣的產業在短期的發展、就業當然都有衝擊。

當政府一直在喊產業升級、轉型時,邱俊榮認為,各產業應往更高階的方向走,但是企業都停下來,導致中階人才被拉走,形成非常嚴重的衝擊,若產業能順利地往更高階去走,那差距就會比較小。

現在看起來,台灣面板業經營得還不錯,邱俊榮觀察,友達和群創在最近1、2年的表現都不錯,即使人才被挖角,現階段面板要趕上台灣還不太容易,但有一些就會比較嚴重,像半導體的衝擊就較明顯,若我國半導體產業無法很快地往前邁進,那衝擊就會非常大。

近幾年我國出口到大陸的面板持續衰退,邱俊榮指出,只看產值並不見得是很正確的指標,過去面板量產,如果純粹看產值的話,營收大不見得利潤就多,現在面板的附加價值漸漸在提升,還是得看每個產業升級的狀況,如現在生產的新產品是否具有好的關鍵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台灣的下游產業最早是去中國發展,現在慢慢移到東南亞國家,早年台灣最大出口是到美國,中國開放後就轉向對岸,邱俊榮強調,對中國的出口不是真的賣給中國人,是對中國的投資所帶動的貿易;而台灣的供應鏈不夠完整,自己沒有下游,永遠只能靠下游比訂單,加上內需產力又不足夠,內需產業無法扮演經濟成長的動力,所以把所有的東西都壓在出口,那出口一糟糕,GDP就會下滑。

他提到,我國應把資源移到更完整的供應鏈,下游產業必須重新建立,不要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上游,就會造成廠商根本不再規模量產,然後拼命地壓低價格,當中國大陸規模這麼大的國家再做量產,根本無法比拚。

台積電保優勢 中資難超越

台灣以代工出名,但代工只注重成本控管,薪資低廉等問題,而半導體產業上下游產業鏈非常長,包含IC設計、IC封裝,晶圓代工及製造等。邱俊榮說,目前在晶圓代工這一塊中國大陸是趕不上我們的,所以在晶片部分,聯發科與台積電的領先地位還是非常好,主要是IC設計遇到的問題較嚴重。

目前像台積電晶圓代工仍保有領先優勢,邱俊榮表示,不要說難以被中國取代,甚至要被三星取代都不太容易,真正能威脅台積電的是英特爾,因為他們之前做較高端的產品,台積電的東西他沒有興趣,但是高端產品的應用現在受到一些侷限,所以現在慢慢回來生產與台積電較接近的東西,真正成為台積電威脅的不是中國廠商,而是像英特爾這樣的先進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