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團圓除夕守長歲 接神祭祖拜大年

團圓飯。(攝影/記者陳正洪 )
團圓飯。(攝影/記者陳正洪 )

文/童欣
團圓飯

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民間節日,歲末除夕,散居在各地的遊子都會設法返家與家人團聚。每年的除夕,在傳統的習俗裡是家人團圓的日子,而吃年夜飯更是除夕最重要的習俗;團圓飯也叫做年夜飯。

傳統上因為古人都是圍著爐子吃飯,除夕夜全家會在一起吃團圓飯,又稱圍爐,所有的家人必須要全部到齊了才能開動,而且還要為不能回家的家人擺碗筷,表示全家團圓;此外,以前人們總是會在桌下放一個火爐,表示一家子人畜興旺的意思。另外,年夜飯還要慢慢吃,而且每樣菜都要親口嘗一嘗,所以團圓飯是過年期間非常重要的一餐。

團圓飯也十分講究,菜餚豐富,多有吉利名。必須得有魚叫「年年有餘」,這魚還不能吃完得留一部分,就是「連年有餘」了;還得有雞,取雞的諧音「吉」,大吉大利。年糕也是必備,年年高;還必須有油炸食品,炸東西的聲音、氣氛都是體現這種日子紅紅火火,是烈火烹油的那種紅火。

南方還有人吃韭菜,韭菜代表久,長久,越長越久;還有菜頭(蘿蔔),好彩頭,南方取音都用吉利、吉祥。因此年夜飯最豐盛,充滿吉祥與祝福。

此外,過年說話都得注意,只能說吉利話。不小心砸了盤子、碗,要說點吉利的話,老人通常會趕緊說:「好!歲歲(碎碎)平安!」壞事成了好兆頭、成了祝福,這也是古人的智慧。

守歲

除夕夜裡,各地民間亦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就是給老人守歲,因為過一年就少一歲了,有挽留的意思;對年輕人而言就有個新的開始,都值得慶賀。守歲就是年輕人晚上不睡覺,給老人祈福或延壽,也是年輕人孝順、孝心的體現。

壓歲錢的由來

傳說有一種妖怪就叫祟,特別愛給小孩兒搗亂、折騰。有一年祟去一個小孩床邊,剛要搗亂,一道白光衝向它,祟嚇壞了撒腿就跑,原來是枕頭底下有老人給的八枚銅錢,八仙變成銅錢保護孩子們。後來,就說壓歲錢是給孩子「壓祟」的錢。

春聯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

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寫降鬼大神「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用以避邪驅鬼,充當門神。

有關門神,除了神荼、鬱壘外,另有一說。相傳唐太宗睡覺時常被惡夢驚醒,於是命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將軍守在他的寢宮外保護他,因此秦叔寶與尉遲恭也就成了門神。

「春聯」一詞的出現,則是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某年的除夕前頒佈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戶戶都要把紅紙寫成的春聯貼在門框上,來迎接新年。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視,挨家挨戶察看春聯。每當見到寫得好的春聯,他就非常高興,讚不絕口。

在巡視時見到一家沒有貼春聯,朱元璋很是生氣,就詢問什麼原因,侍從回答說:「這是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師傅,過年特別忙,還沒有來得及請人書寫。」朱元璋就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為這家書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聯意貼切、幽默。

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各種春聯的傳說、趣事也很多。之後,漢人移民來台後,也將春聯之習俗帶到台灣來。

拜年

長輩給小孩兒壓歲錢,晚輩要給老人拜年,過去要給爺爺奶奶、父母磕頭。現代人簡化了,其實那是敬意,發自內心的尊敬。

祭祖

拜年是感恩尊敬父母長輩,在新舊交替的時刻,更該感恩和尊敬的是祖先、天地,傳統文化中過年最重要的就是接神祭祖。

古人除夕夜最重要的是接神,為什麽除夕夜的飯要豐盛?古人不是為了自己吃,是要敬神、敬天地,把最大的感恩、最深的崇敬放在第一位,家人吃是第二位。

通常下午天黑前就開始,先擺一張天地桌,如果屋子大就擺在屋裏,小就放在院子,有佛堂就放在佛堂,古人大多設有佛堂。

天地桌上有神的牌位等,像托著元寶的肯定就是財神、福神了,敬神後掛上先祖像或在牌位前祭祖。古人說誰家一旦擺起天地桌,就是正式開始過新年了,一般人家裏可能四、五點鐘就把天地桌擺上。

過去向人家討債要在年前,債主一看人家供著天地桌,就是已經開始過年了,債就不能要了。所以有的人艱難怕人要債,兩、三點鐘就趕緊把天地桌擺上了。這種風俗體現古人做事有規矩,最重要的是對天地的崇敬。

接神

大家都喜歡福神、喜神、財神,先得接神,當然所有的神都得敬。這個福神有三種說法:

一種是歲星就是木星,木星是九大行星最大最亮的一顆,所以古代先農壇有歲星大殿。歲星每年來一次,古人就把它當做福星,福星高照。

另一說法,在唐朝有個清官叫陽城,他是湖南道州刺史。當時道州侏儒多,因此每年都向宮裏進貢侏儒,供宮中玩樂。但誰也不願意將自己孩子送進宮啊!每年一到送侏儒那天,老百姓真是生離死別,哭聲震天!

後來陽城當刺史,他不再向皇上進貢侏儒,皇上因此急了,就派人來查。陽城就寫了一個上表,向唐德宗說明利害關係,老百姓都不忍親人分離,希望皇帝體恤百姓的苦處。

唐德宗接受他的力諫,就不再徵道州侏儒了。因此道州百姓都特別尊敬陽城,後來家家給他建起生祠供奉,許多孩子起名都叫陽,所以陽城這個清官,就被人們當作福神,可以給人免災禍、帶來幸福的福神。

再一種是道教的福神,大家都聽過「天官賜福」,天官給人賜福,這跟道教有關,是道教樹立的福神。

東漢順帝漢安元年,張道陵創立天師道,作三官書為人治病,隨著道教的興盛,南北朝時三官配三元,成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稱作三元大帝。

他們各司職責,其中天官負責賜福,地官負責赦罪,水官是解厄,負責解除各種惡運、惡難。由於道教越來越興盛,敬福神天官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明朝以後成了公認的福神。

濰縣、朱仙鎮、陝西等地的年畫中,福神的形象都是生得天庭飽滿、下頜方圓,五綹長鬚,慈眉善目,腰纏玉帶,手執「天官賜福」條幅,一副大富大貴的福相。

古代新年〈天官賜福圖〉、〈福祿壽三星圖〉家家懸掛,福神被請進千家萬戶,給人間帶來幸福和美好。

傳統習俗敬神同時祭祖,因為中華民族的先祖黃帝是駕龍飛升的,所以古人特別注重敬祖,把祭祖也當敬神一樣看待。所以非常清楚自己的來源,敬父母、敬祖宗。

我們說傳承文明,我們和祖先血脈相連,生命裡其實是有祖先的智慧、信息。現代的說法,祖先的信息和現在的我們是有聯繫,一代一代積累、傳遞著,跟肉體是有聯繫的。

而年夜飯,古人第一碗先要敬天地,第二碗敬祖宗,第三碗是給老爺爺等長輩。父母盛的年夜飯由小孩端給老人,但小孩太小端不了碗,就拿雙筷子給爺爺送去,體現出尊敬,他從小就學會尊敬老人。

拜年非常重要。古人拜年是敬拜,非常虔誠,真是發自內心的尊敬。所以要教孩子,不管怎麽拜年,磕頭、鞠躬還是作揖,拜年一定要尊敬。

拜年從家裡拜,最先是家拜,然後擴大到宗族,就是按親近關係先近拜再遠拜,拜年有次序。不過現在拜年在城市越來越淡了,這些年有當官的不給父母拜了,提著許多東西趕緊上領導那去,這不叫拜年是行賄。他心用的不對,你最該尊敬的是神、祖先,應該是父母。

古人拜年的態度非常尊敬,過去是跪拜,現在可能是鞠躬,但不管什麼形式,都要真心的尊敬、感恩、感謝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