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中國鏡

陸搶資源救泡沫 學者:紅潮掏空全球

學者認為,面對產能過剩、資金外逃等岌岌可危的經濟形勢,中國唯有回歸市場機制、走向民主,才能真正挽救頹勢。(AFP)
學者認為,面對產能過剩、資金外逃等岌岌可危的經濟形勢,中國唯有回歸市場機制、走向民主,才能真正挽救頹勢。(AFP)

文/記者蕭軒、鄭宜芬
中經院特約研究員吳惠林表示,中國經濟大泡沫從歷史角度來檢視其來有自,一開始發展計畫經濟就已種下惡果,不僅釀成資源耗竭與環境浩劫的危機,在經濟成長上也數次面臨崩潰,只能吹出更大的泡沫苟延殘喘。面對產能過剩、資金外逃等岌岌可危的經濟形勢,中國唯有回歸市場機制、走向民主,才能真正挽救頹勢。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János Kornai)對共產主義國家計畫經濟有諸多分析與批判,他於1980年出版的《短缺經濟學》詳細論證了東歐共產國家所出現的短缺現象,並非經濟計劃者或價格政策的錯誤,而是系統問題。

科爾奈表示,不尊重市場的經濟發展,結果是投資過度、產能過剩和需求不足。他大膽指出,共產主義不能一點一滴慢慢改革,必須實行一整套的自由開放政策,因為政府驅動式的投資,最後必然導致產生過剩供給、需求不足。

中經院特約研究員吳惠林也點出,千萬規律只有市場規律是定理,政府管制太多就是不尊重市場。他以物品作為比喻,只有自己的東西自己才會珍惜使用,政府無法做到像個人一樣有效率的使用,例如傾力開發特定產業,結果就會造成生產過剩、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

吳惠林指出,國家若要發展,社會必須和諧,而社會和諧的二項必要條件,即是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每個人張口可以有飯吃,就是經濟自由;張口可以表達意見,就是言論自由、政治自由。」

經濟自由是讓市場回歸市場機制,換一種說法,就是讓市場上的每一個人做主。共產主義以計畫經濟為導向,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無法再突破,吳惠林說,其實中共在趙紫陽時代曾經有機會將經濟導向健康發展,可惜沒有成功。

同樣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在1988年和前中共領導人趙紫陽會談了二個小時,傅利曼講述自由市場的大原則,趙紫陽則認同改革,且認為應該對改革表現開放的態度。但是,共產黨的本質是專制集權,不可能為了經濟下放更多權力,一年後便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天安門事件。

1990年代以後,中國經濟更開放了一些,較少採取經濟制裁外交,但是到了1999年,又發生江澤民下令血腥鎮壓法輪功學員的事件,比六四時更殘酷、邪惡。2000年,中共開始投資房地產和基礎建設,看似帶動又一波的經濟成長。

吳惠林表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從無到有,快速成長是必然,但是基數越來越大,GPD成長率下降亦是必然。國際間學者們如鄧特二世(Harry S. Dent Jr.)不斷預言中國經濟即將崩潰,有人開玩笑說,從千禧年至今10多年過去,怎麼還沒崩潰,「其實中國經濟早已崩潰,只是泡沫破了再吹、破了再吹,現在的問題就是能不能再繼續吹下去。」

他說,中共利用金錢遊戲、吹經濟泡沫,把自己的資源用完,轉而掠奪全球,賺了錢繼續威逼利誘全球。這些事實,已有西班牙記者走訪25國,將中共占領資源跟獨裁者合作的事實記錄出書,證實中共殘害全球。吳惠林語重心長表示,資源耗用、氣候變遷,都是地球快被掏空的徵兆,而中共的體制就是最大凶手,中國若要挽救岌岌可危的經濟與社會秩序,唯有放棄中共走向民主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