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新疆古城的湮沒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文/正見編輯小組
沙埋古城,是一個具有超越時空魅力的故事,雖然經過不知多少代人的口耳相傳和加工改編,有關沙埋新疆曷勞落迦古城的故事出現了許多「版本」,但仍具有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最初記載的那種警示意味。

曷勞落迦的湮沒

在塔里木盆地旅行,沿著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周緣的綠洲──若羌、且末、民豐、于闐、策勒、和闐、皮山、莎車、麥蓋提,一站站走去,無論走到哪一個偏僻的角落,都可以聽到民間流傳的有關沙埋曷勞落迦古城的有滋有味的傳說。一千三百年前的唐玄奘聽過;一百多年前的歐洲探險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和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聽過;今天,塔里木的子孫也會講給每個客人聽。

古代于闐國(今和田)的北方有一個安樂富足,但不相信佛法的城邦,名叫曷勞落迦。某日,街頭突然出現一個裝束奇特、相貌古怪的遊方僧。曷勞落迦的國王得到稟報,居然下令說:任何人都可以對他掘沙揚土驅逐。於是遊方僧不但化不到齋飯,反而到處遭受驅趕。

只有一位禮敬佛像的忠厚長者表示關切,私下提供飲食。遊方僧對長者說,由於本城居民揚沙驅趕我,將會受到滅頂之災的懲罰。我走後,上天將會降下一場沙雨將曷勞落迦湮沒,生靈滅絕。你必須及早離開。

仁慈的長者聞訊,連忙四出報信,卻無人相信,反遭譏笑、汙辱。長者見人們已經無可理喻,只好獨自逃生。遊方僧走後第七天夜半時分,整座城市的人正在夢鄉,突然,凶猛的沙雨伴隨著狂風從天而降,頃刻之間,埋沒了這個繁榮的城邦。從此,曷勞落迦變成沙山,永遠沉睡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之中。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然迄今還沒有發現其遺址。

樓蘭葬身於沙漠

在新疆天山以南,橫亙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東,有一處已乾涸的湖泊窪地,被稱為羅布泊窪地,面積十萬多平方公里。從衛星圖片上看,羅布泊是一圈一圈的鹽殼組成的荒漠!然而歷史上羅布泊曾經有過輝煌、燦爛的一頁,這裡曾活躍著一個人口眾多、商賈雲集的繁華名城——樓蘭。

羅布泊意為「多水匯入之湖」,曾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聚水中心,同時接納眾多河流。歷史上,沿羅布泊北岸和孔雀河故道,是最早開闢的「絲綢之路」,後來羅布泊南岸又有「絲路南道」開通,商賈不絕,人煙稠密,東西方文明在這裡交流融會。著名的樓蘭古城就位於羅布泊西北岸。

文獻中,樓蘭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樓蘭、姑師邑有城郭,鹽澤。」樓蘭「出玉,多茵葦、怪柳、胡楊、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囊駝。」但西元四世紀之後,就再無記載了。1224年,馬可‧波羅經過此地時,這裡只有漠漠黃沙。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於1901年發現古城遺址後,引起世人關注。

經過近百年對樓蘭古城的發掘研究,顯露著當年的繁華。在樓蘭城內發現了大量漢文木簡、漢代錢幣、羅馬風格的玻璃器皿等。遺址周圍的墓地,發現大量來自黃河流域的絲綢織錦,也有西亞風格的毛布。

那麼,樓蘭為何魔法般的從繁華的城邦湮沒到沙漠裡而成為神祕的死城呢?學者們的看法可分為兩大類。

一、羅布泊自然北移說

據考古學家所獲木簡文書推斷,古樓蘭城氣候溼潤、植物繁茂。漢魏時期的羅布泊就在古樓蘭遺址附近,當時北面的孔雀河與南部的車爾臣河都匯入塔里木河,然後經庫魯克河,在樓蘭古城北注入羅布泊,羅布泊湖水孕育了樓蘭城的文明;後來由於羅布泊北移,樓蘭城水源枯竭,樹木枯死,當年興旺的城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居民們棄城別走,尋找新的水源,樓蘭古城也隨之逐漸毀滅了。

二、人為環境破壞說

這一說法主要來自中國學者,他們認為,人為的因素與社會環境的影響是樓蘭衰亡以至湮沒的重要原因,羅布泊水只是在人的控制、指揮下,才改變了它的進程。

他們的理由是,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處,湖水不可能移到別處去。鑽井分析,湖盆沉積物、孢粉說明,這裡三千年來一直有水停積,湖泊的沉積作用從未中斷。湖盆周圍的湖堤,鹽殼堅硬如鐵,不懼風蝕。湖水確因注入逕流而變化,水量有過盈虧,但卻未曾越出最外層的湖堤。

30年代,人們可以蕩舟進入羅布泊,50年代,還可見湖水蕩漾。只是人工在來水方向上建起了「大西海子」水庫後,美國衛星1972年的照片才揭示:羅布泊走完了它最後的一程,已經化作一個乾涸的湖盆。

後來,考古學家們發現樓蘭荒原的一件佉盧文木簡,上面寫有規定「絕不能砍伐小樹」、「嚴禁砍伐活樹,砍伐者罰馬一匹。」因而認為,當時人們對林木大規模的破壞,導致澈底毀滅自身生存的基礎。同時人口增加、過境商業繁榮,對樓蘭沙漠田地的農業生產,增加了不小的負擔。這些都是人為的因素決定了樓蘭古城的毀滅。

那麼,人的什麼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還是不清楚。不過,在消失之前,樓蘭生活奢侈、人種雜混、文化混亂。最終的消失受到前所未有的大風沙襲擊,天昏地暗、飛沙走石、聲如厲鬼,一座城池在混濁模糊中轟然倒塌了,走到了命運的盡頭。

沙塵暴與楚漢之爭

據歷史記載,沙塵暴天氣對戰局的勝敗曾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漢高祖元年(西元前206年),項羽軍與劉邦軍的彭城會戰即為一例。

《漢書‧高帝紀》寫道:「大風從西北起,折木發屋,揚砂石,晝晦,楚軍大亂,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在楚軍大勝的局面下,一場沙塵暴扭轉乾坤,使陷於重圍的劉邦得以逃脫。看來劉邦稱帝、楚霸王自刎於烏江是天意。

——摘自《天災的譴告》/正見編輯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