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突破產業困境 走向循環經濟時代

大約1~2公斤的原材料做出約200公克的手機,這過程有八、九成的原料浪費掉,但浪費不只是原料,可能還有能源、水資源、人力等。(大紀元資料室)
大約1~2公斤的原材料做出約200公克的手機,這過程有八、九成的原料浪費掉,但浪費不只是原料,可能還有能源、水資源、人力等。(大紀元資料室)

文/記者莊麗存
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商業發展模式都以是「線性經濟」為主,不斷消耗掉地球資源,對資源貧瘠的台灣經濟發展來說,是有很大的負擔及挑戰,而現在歐美國家正推動「循環經濟」新模式,減少資源的浪費及環境的負擔,經濟部工業局近年輔導工業區做能資源整合,去年創造資源再生產業產值達678億元,預計4年後循環利用率達83%。

總統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到,「我們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汙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不過,究竟什麼是循環經濟?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狀況如何,有什麼挑戰、商機?

「今天的台灣,面對競爭力的銳減和巨變中的國際趨勢,已經看到『線性經濟』的極限了。不是路走到盡頭了,而是該轉彎了!」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理事長黃育徵認為,台灣經濟發展模式該是由「線性經濟」轉變為「循環經濟」了。

循環經濟攸關生態、能源、經濟

「循環經濟」是指重新設計營運模式,將用過的產品透過層層的循環,增加原物料的使用價值,將耗損降到最低,減少浪費及對環境的負擔,是未來國際趨勢,也能促進創新、就業、經濟發展。

黃育徵指出,台灣推動循環經濟大約有5年的時間了,循環經濟不同於線性經濟,循環經濟的英文名字Circular Economy,但普遍民眾認為循環就是再生的意思,其實循環經濟不只有回收,攸關生態、能源、經濟等,另外,傳統消費者的迷思是一般人認為循環經濟是綠經濟,其實綠經濟是循環經濟的一環,但循環經濟涵蓋的範圍更廣。

為何稱為循環經濟?與現在的經濟模式有何差別?黃育徵說,目前經濟模式是傳統耗能耗材的「線性經濟 Linear Economy」,目前的線性經濟是用很多原料生產產品賣給消費者,例如一支手機大約要1~2公斤的原材料做出大約200公克的手機,這過程有八、九成的原料浪費掉,但浪費不只是原料,可能還有能源、水資源、人力等,不到兩、三年就換手機,相較二、三十年前一個家庭只有一個電話來看,對資源的耗用只會越來越大。

黃育徵表示,循環經濟就是要重新設計所有的東西,舉手機例子來說,以傳統線性經濟設計一支手機,會考量到生產成本便宜、外型流行、功能多一點,而循環經濟設計時考慮到是沒有浪費的東西,大自然沒有廢棄物,是線性經濟造成的問題,廢棄物是資源放錯地方,所有循環經濟的設計是要考慮到把資源放到對的地方,消除了廢棄物的概念。

資源循環利用 創造商機

相較於現行「開採、製造、丟棄」的線性經濟,只能靠壓低成本、提高售價獲取利益,在循環經濟的系統中卻處處有創造價值的空間。黃育徵說,循環經濟有主要的六大發展契機和商機,在這些價值需要透過產品與商業模式的創新、重新設計,才能跨越門檻,確實地被完整發揮,並與市面上高效率、低成本,線性製造的商品競爭。

發展循環經濟最積極、快速的地區,歐洲是最好的借鏡,荷蘭身為一個循環經濟熱點,更是第一個將循環經濟付諸行動的國家之一,荷蘭鹿特丹港多年來為歐洲第一大港及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貨物集散樞紐,是通往歐陸的門戶。

自2012年起,荷蘭察覺循環經濟的趨勢所在,鹿特丹港務局結合企業、銀行、投資人就循環經濟的概念展開商務合作,聯手打造一個生產資源循環中心,近年來,除了運用物資循環的概念轉化為實際業務,更透過更多的合作以創造商業機會,不僅對經濟資源循環利用作出具體的貢獻,也創造企業新的利潤來源。

雖然循環經濟是未來不可忽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但要改變消費者的習性很難,可以透過產品、服務的設計去引導民眾改變消費及生活習慣,配合經濟轉型。由於循環經濟的概念受到重視,透過產品的重新使用、製造,提升產品的永續價值,在此概念下,企業不但發現新商機,也找到因應氣候變遷的經營模式,同時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與營運表現。◇

雖然循環經濟是未來不可忽視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但要改變消費者的習性很難,可以透過產品、服務的設計去引導民眾改變消費及生活習慣,配合經濟轉型。由於循環經濟的概念受到重視,透過產品的重新使用、製造,提升產品的永續價值,在此概念下,企業不但發現新商機,也找到因應氣候變遷的經營模式,也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與營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