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際

陸資獵購德企 德媒:國安危機

中國的(FGC)以高於市價50%的價格收購德國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Aixtron)。(網路圖片)
中國的(FGC)以高於市價50%的價格收購德國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Aixtron)。(網路圖片)
【記者黃捷瑄 /綜合報導】今年5月,中國福建投資基金集團(FGC)以高於市價50%的價格收購德國最重要的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Aixtron),這只是近來多起陸資收購德國企業的案例之一。

新一期的德國財經媒體《資本》(Capital)雜誌報導,這起收購案背後有一名神祕投資人,牽扯出投資案有中共官方支援的疑慮。

德國之聲中文網引述《資本》雜誌名為〈一場政變〉(Der Staatsstreich)的報導,該文提到收購案前一項不尋常的交易。愛思強的重要中國客戶「三安光電」下訂了50台設備,在愛思強交出3部機器後,2015年年底,三安以設備未達標準為由取消了另外47台的訂單,這使得愛思強的股價爆跌,截止到今年2月,股價從7歐元腰斬至不到3歐元。奇怪的是愛思強沒吭一聲,繼續與三安合作。

不久後,FGC便以「超出3月內股票均價50%的價格」收購愛思強股票。愛思強說,該收購案有「戰略上的優勢」。

神祕金主

文章進一步追查資金來源,發現FGC背後有一位來自廈門、名為「劉振東」(音譯)的金主。劉振東的企業有中共的背景,能夠從「幾乎不給私人貸款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獲得貸款。而這名投資人並不像其他在德國投資的中國人一樣在媒體上曝光,始終是一位謎樣人物。

FGC的後盾還包括註冊資金達1.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8億元)的華芯投資(SINO IC Capital LTD.)。華芯屬中國「國家產業基金」管理公司,投資行業以集成電路產業為主。

「替代德國工業」

作者認為,愛思強的投資者有中共背景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北京政府已經把發展半導體工業作為優先的工作重點」。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北京的目標是讓中國成為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生產出能夠和「德國製造」分庭抗禮的產品。換句話說,即「替代德國工業」的可能。

該文批評,這項收購案幾乎不可能發生在美國,因為美國政府會制止這類交易,以免最終半導體被用於軍事用途,但德國政府對此似乎沒有警覺。

愛思強創立於1983年,總部設在黑措根拉特(Herzogenrath),由亞琛工業大學(RWTH Aachen)半導體技術研究所的成員建立,在半導體界極具競爭力。愛思強在中國經濟增長時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加深,以致在中國陸經濟放緩的幾年面臨訂單減少和投資撤資等困境,並於今年3月求售。

人民幣面臨貶值 陸資極欲移轉海外

中資收購德企的案件還包括今年5月,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買下德國機器人製造企業Kuka30%的股權。中國化工集團也有意收購德國石墨電極和纖維碳生產商SGL Carbon公司。

從事中德併購業務的西盟斯律師事務所專家施爾瑪(Boris Schilmar)曾對陸資收購現象分析,原因之一是中國股市目前的疲軟狀態和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中國「必須把這些錢投出去」,在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的背景下,如果中國企業現在不進行海外投資,那將來的投資成本就有可能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