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中國鏡

美國智庫AEI中國經濟大停滯報告

學者表示,中共一黨專政,經濟不牢牢抓在手裡會沒有安全感;但如果不放手,更是一場慘烈的豪賭。(AFP)
學者表示,中共一黨專政,經濟不牢牢抓在手裡會沒有安全感;但如果不放手,更是一場慘烈的豪賭。(AFP)

文/記者蕭軒、吳旻洲
近年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往依賴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房地產和基建投資)模式今天卻難以為繼,越來越多學者認為中國高速經濟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而以往隱藏在高速發展背後的危機,如今卻逐一浮上檯面。

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近日發表「中國經濟大停滯」報告,推測中國經濟恐步入俄羅斯的後塵,未來將走向長期停滯、債台高築的趨勢,而且如果停滯成真,中共過去對外所開出的承諾恐怕將會跳票。

不僅外部看衰中國經濟,就連中國內部學者自己也不看好。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巡視員魏加寧近日在北京演講時也談到,當前中國不僅出口受阻、消費下滑,民間投資還快速下降,大量資本外逃,加上中國房地產泡沫太大,連想「維穩」都很難。

魏加寧也點出中國國企的問題,他認為改革國企最簡單的辦法就把所有資訊都披露給社會,讓國企給全民所有,大家都有知情權,就會有人去監督;此外,他更直言中國經濟若不改革,恐怕連「L型」經濟都沒有。

監督國企不夠
學者:財產私有化才有解

但在共產制度下讓國企「民主監督」,真的可解中國國企問題嗎?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吳惠林直言,「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讓財產私有化才可以」。他解釋,全民監督的最大問題在於執行面,因為在共產制度下要資訊透明本身就非常困難,技術面的配股、如何購買也是一大問題,最後只會又讓有權有勢的人買走,產生新的特權階級。

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國企背後政治勢力的官商勾結、利益糾葛。吳惠林說,要讓國企資訊透明、供全中國人監督,等於掀開共產黨貪腐的利益結構供全民檢視,必然會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撲。

台經院副院長、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也認為,由中共政府干預的計畫經濟,短期內雖能讓GDP飛速成長,大量投資讓數字非常漂亮,但長久來看卻是資源錯置,後果將更難收拾,「因此與其民主監督,不如讓市場監督。最好的監督就是讓企業『非國有化』」。

他以引發國際責難的「鋼鐵戰爭」為例,光是中國在港口存貨的鋼鐵,就已超過1億噸,中國的「閒置」產能甚至是許多國家一整年GDP的好幾倍。

邱俊榮指出,當前中國國企有兩大弊端:缺乏效率、產能過剩及規模過大,兩者都經不起市場考驗。他認為,魏加寧提出的經濟改革,換湯不換藥,「民主監督又如何?政府要求多生產、少生產,依舊是計畫經濟。」

高投資卻低消費 陸經濟結構畸形

縱觀全球民主國家經濟結構,投資大多占總體GDP的20~30%,而消費則占50~60%,但中國卻常年出現投資占比近半、消費卻占比不到四成的畸形結構。邱俊榮認為,原因在於,中共為維持GDP急遽成長這個沉重包袱,而無所不用其極。

歷史證實,中共為了經濟成長而過度投資;為了刺激出口,壓低人民幣匯率;為了提高內需,不斷降息和降準。結果中國的出口不見好轉,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資金外逃日益嚴重。

中共雖以計畫型經濟宏觀調控,但卻使策略性發展項目過度投資,進而導致產能過剩,破壞產品價格,而產品生產過剩又再「打掉」,等於資源錯置又再次浪費資源,隨之還有高耗能、高汙染的環境衝擊。因此中國前幾年經濟的高速發展,反而導致中國的永續發展岌岌可危。

「如果計畫經濟萬能,就不會只有中共這樣搞了」,邱俊榮笑說,中國從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一直到計畫經濟,幾十年來都沒有成功,然而世界上先進國家卻都尊重市場機制。

邱俊榮說,過去有學者認為,中國不民主但經濟發展不錯,「其實真正的考驗才要開始,計畫經濟沒有市場的調節功能,出了問題往往更難收拾」,且計畫經濟同時有正反兩面的效果,刺激內需寬鬆印鈔,卻造成房地產泡沫;壓低匯率有利出口,卻拉大貧富差距。「人的腦袋是否能勝過市場機能?幾乎不可能。」

中共去年進行一連串舉措,包括降息、降準、貨幣寬鬆、人民幣貶值等,經濟成長卻非常有限。邱俊榮認為,「過去計畫型經濟像電擊一樣,一電就有效,但現在中共對經濟的掌控已經越來越不行了。」

被譽為「最準確的長期趨勢預測家」哈利.鄧特二世(Harry S.Dent,Jr.)曾預言2014~2019年全球經濟將嚴重衰退,而中國將是最後、也是最大的泡沫。吳惠林表示,他非常認同這項觀點,當前經濟發展也朝這個方向直線前進,「而中國要解經濟困局的唯一方法,就是拋棄共產黨制度,讓中國經濟走向正常社會的市場經濟。」

「中共一黨專政,經濟不牢牢抓在手裡會沒有安全感;但如果不放手,更是一場慘烈的豪賭」,邱俊榮也認為,中國泡沫經濟已逼近破裂的臨界點,政府的控制力道若不鬆綁,其經濟下行的力量只會越來越嚴重。

長久以來學界為「民主vs.自由市場」是否相輔相成爭論不休。邱俊榮直言,西方國家期待,中國自由經濟的需求能催生民主化,而中國也唯有放棄干預式經濟才能看見曙光,目前促使「改革」的時機已相當靠近,「我們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