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寬容忍讓 厚德載物 傳統文化君子之風

 (大紀元資料室)
 (大紀元資料室)

文/周慧心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滋養慰籍著朝朝代代。中國文化教人安天知命,順應自然,重德行善。「仁,義,禮,智,信」是人們一直尊崇的傳統美德。寬容,禮讓,以德報怨,更是令人敬仰的謙謙君子,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因寬容而為世人所敬重者,史書上之記載數不勝數。

古語云:「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意思是說古代的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對別人則寬容而平易。寬容是一種智慧,是堅守道義中的包容,它需要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生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就是寬容的意思。

郭子儀以德報怨

中唐名將郭子儀,由於戰功卓著,功勳太高,經常橫遭一些小人的嫉妒。唐代宗年間,當郭子儀在前線涇陽為國浴血奮戰時,卻有人在後方挖了郭家的祖墳。郭子儀知道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是宦官魚朝恩幹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多次進讒言誣陷郭子儀。

郭子儀從涇陽返回朝中,滿朝文武都以為郭子儀將與魚朝恩大動干戈。然而郭子儀在皇上面前卻絕口不提此事,等到皇上問起此事時,郭子儀才在滿朝文武面前邊哭邊說:「臣一直在外面帶兵打仗,卻不能禁止手下的士兵挖別人的祖墳。如今有人挖了臣的祖墳,這是臣的過錯招致上天的責罰,這是老天的報應啊,並不是有誰故意和我過不去。」一場隨時可能發生的血腥爭鬥由於郭子儀的忍讓而得以化解。

不久,宦官魚朝恩派人請郭子儀到自己家中赴宴。很多人都認為魚朝恩 不懷好意,設的是鴻門宴,勸郭子儀不要理睬,郭子儀卻執意要去,最後只帶了幾個僕人前去赴宴。魚朝恩看到郭子儀帶的隨從少,就問:「隨從為什麼這麼少?」 他的手下將所聽到的話告知他,魚朝恩感動了,心中十分慚愧,流著淚說:「你真是長者,對我毫無疑心啊!」此後,魚朝恩漸漸改變了對郭子儀的態度,在許多朝政上盡量給郭子儀提供方便。

傳統文化講修心養性,厚德載物,注重個人高尚品德的培養。郭子儀不計前嫌,凡事以國事為重,不計個人恩怨,這就是傳統文化的君子之風,仁者風範,所以能得到上天的護佑:郭子儀位高權重而不被皇上猜忌,富貴榮華而不被朝臣詆譭,既長壽,又多子,最後壽終正寢。

楊士奇寬以待人

所謂「任大用者存乎才,為大臣者存乎量」,無容人之量,豈能成大用之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能包容他人之瑕疵,方能成己之大事。想要成就一番大業,就要以德服人。

明朝宣宗剛即位時,內閣中只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三個人。楊榮個性開通樂觀果敢剛毅,遇事能勇敢去做。屢次跟從成祖北征蒙古,能知邊境將領是否賢能,據守要塞的險峻平易和道路遠近,敵人對朝廷的依順和叛逆,但他常喜接受禮物。

宣宗也知道這些事,並詢問楊士奇。楊士奇說:「楊榮通曉邊境事務,我們這些人都趕不上他,不應當把這些小過失記在心上。」宣宗笑說:「楊榮曾經說你及夏原吉的壞話,你怎麼給他說情呢?」楊士奇說:「希望陛下像寬容我那樣去寬容楊榮。」宣宗的疑慮才消除。後來,楊榮知道了這些話,感到愧對楊士奇,此後,兩人相處甚歡。宣宗也更加親近厚待楊士奇。

宰相肚裡能撐船

《周易》中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廣大,品物鹹亨。」家庭的經營,人際的交往,事業的追求,國家的興盛,哪一個不需要寬厚的品德呢?而上至君王能臣,下至黎民百姓皆需記住: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三國時蜀國,諸葛亮去世後,蜀主劉禪遵諸葛亮遺表任用蔣琬為相主持朝政。蔣琬為人寬厚,他的屬下東曹掾楊戲性格孤傲,訥於言語。蔣琬與他交談時,他經常不作回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過分了吧!」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當面順從而背後非議,這是古人所不為的。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

督農官楊敏曾說蔣琬:「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說他做事糊塗,比起前任 丞相差之太遠。有人告訴蔣琬,主管官吏要求將其治罪,蔣琬卻不追究,說:「我實在不如諸葛先生,這是事實。」後來楊敏犯事,別人都以為蔣琬會藉機報復,但蔣琬反而為他求情。別人忍不住為他抱不平,他卻心平氣和地說:「我本來就不如前任丞相,這是事實呀,誰都知道,有什麼怕人說的。對於他今天犯了事,我只是 希望能夠秉公對待啊。」

後來有人稱讚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個典故也一直流傳下來。

楚王寬容得大將

一次,楚莊王因為打了大勝仗,十分高興,便在宮中設盛大晚宴,招待群臣。楚王叫出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許姬,輪流替群臣斟酒助興。

忽然一陣大風吹進宮中,蠟燭被風吹滅,宮中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許姬的衣袖想要親近她。許姬便順手拔下那人的帽纓並掙脫,然後告訴莊王說:「有人想趁黑暗調戲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纓,請大王快吩咐點燈,看誰沒有帽纓就把他抓起來處置。」

但莊王卻不動聲色地對眾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請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盡興,請大家都把帽纓拔掉,不拔掉帽纓不足以盡歡!」 於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纓,莊王才命人重新點亮蠟燭,宮中一片歡笑,眾人盡歡而散。

3年後,晉國侵犯楚國,楚莊王親自帶兵迎戰。交戰中,莊王發現自己軍中有一員將官,總是奮不顧身,衝殺在前,所向無敵。眾將士也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奮勇殺敵,鬥志高昂。這次交戰,晉軍大敗,楚軍大勝回朝。

戰後,楚莊王把那位將官找來,問其原因,那將官跪在莊王階前,低著頭回答說:「大王,臣就是3年前那個被王妃拔掉帽纓的罪人啊!臣在大王宮中酒後失禮,本該處死,可是大王不僅沒有追究、問罪,反而還設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動,對大王的恩德牢記在心。從那時起,我就時刻準備用自己的生命來報答大王的恩德。」

齊桓公不計前嫌得霸主

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為爭奪王位而戰。鮑叔牙助小白,管仲助糾。雙方交戰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遭喪命。後來小白做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齊桓公執政後,任命鮑叔為相國。可鮑叔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

齊桓公也是寬容大度的人,不記射鉤私仇,採納了鮑叔的建議,重用管仲,任命他為相國。管仲擔任相國後,協助桓公在經濟、內政、軍事方面進行改革,數年之間,齊國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經濟最發達的強國,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絕纓會上的寬恕,使楚王得到一員猛將;齊桓公的不計前嫌,使得他日後九合諸侯,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唐太宗寬恕的魏徵,幫他實現貞觀之治。縱觀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者,絕大部分都是胸懷坦蕩、一身正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