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中國鏡

中共200兆基建 台商冷眼以對

中共再砸大錢投資基礎建設。(AFP)
中共再砸大錢投資基礎建設。(AFP)

文/記者張原彰 
中共1年擬砸205兆新台幣(約45兆人民幣)投資基礎建設,背後看似藏著龐大的商機,但這看在昔日歷經血淚教訓的台灣商人眼裡,卻相當不以為意,不說抱著觀望的態度,甚至是興致缺缺。

商人追求利益可說是天性,這無可非議,台商自然不會奉行有錢不賺的道理,會有此現象,關鍵還是在於無利可圖的考量。

「這些基礎建設頂多帶來雨露均霑式的好處,不會帶來直接性的巨大利益」,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邱俊榮從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產業別觀察,主力還是在製造業,與基礎建設有直接關係者則相當少,「我們少有營建業在對岸,高鐵較沒技術,大型工程不是強項,雖然少數水泥產業可能獲得直接好處,但整體佔比非常的低。」

未來中國基礎建設主軸在5G建設,而台商在對岸投資的製造業中,不少屬於有機會因此獲利的電子科技業,但因為台廠絕大部分是最終產品的組裝廠,又或屬於上游廠商,儘管能搭上供應鏈的列車,但因為供應鏈不夠完整,因此整體受惠幅度有限,「老實說,我覺得台灣廠商沒那麼樂觀。」他說。

邱俊榮接著表示,金融海嘯時,中共2008年底曾宣布以4兆人民幣救市,從之中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政策的結果中,也可以得出一項結論,那就是受惠最大者終歸中國廠商,「何況現在紅色供應鏈更完備,競爭更激烈,這些好處被中國廠商瓜分掉的機會更高。」

中共屢砸鉅資救市,邱俊榮認為上次4兆人民幣救市的結果就相當差強人意,加劇了中國房地產泡沫化的現象,當局耗費多時才順利打下房價。而前年多次的降轉降息,又再度讓房價高漲不止,累積房市泡沫化的影響。

如今再度宣布投45兆人民幣於基礎建設,相較昔日是過猶不及,若無完善配套下,重蹈房市泡沫化的覆轍的機率並不低,「簡單的說,這樣的做法對中國整體經濟,不見得是好的。」他說。

數年的實踐已證明,台灣倚靠中國市場發展經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的台灣回歸冷靜之餘,得進一步思考如何找回經濟的自主性。

「台灣過去可以說是世界上依賴單一市場最徹底的國家」,邱俊榮說,過去因為中國市場的磁吸效應太強,台灣有約90%的對外投資在中國,即使同樣鎖定中國市場的韓國,也未做到如此程度。

台灣產業過去較少琢磨於研發與創新,倚靠著赴陸設廠的低成本等優勢生存,但在失去這些優勢後,現在產業面臨轉型困難的窘境,「其實這是短時間吃了甜桃,但長時間卻得吃苦頭」,邱俊榮說。

不過,綜觀全球依賴單一市場的國家經驗,台灣雖可說是最依賴,但確不是唯一。北歐的芬蘭與北美的墨西哥,都曾在俄羅斯與美國等強大市場下求生存。

邱俊榮說,芬蘭在認識到過度依賴俄羅斯市場的嚴重性後,開始尋求經濟的自主性,最後收下豐碩的結果,這也是現在的台灣更該深刻體認到的事實。

慶幸的是,台商已變換了投資焦點,邱俊榮說,其實中共讓中國廠商參股台企、技術合作的政策從來沒有停過,「台灣商人們已知道,該有的效果早該有,現在只會越來越薄弱。因此,即使有好處,回過頭來影響台灣政策的機會,已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