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兒童青少年強迫症/洗不停的女孩

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戴瀅純指出:強迫症包括了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會帶來強烈的焦慮不安。(廖素貞/大紀元)
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戴瀅純指出:強迫症包括了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會帶來強烈的焦慮不安。(廖素貞/大紀元)
【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心怡從上國中開始,變得很常洗手,媽媽本來覺得只是愛乾淨,卻發現心怡越洗越久,還得依固定的順序洗,錯了就得重新再洗一次,後來變成進房間前都要先洗澡,每次都得花上3、4個小時,一走出房間還得重洗、再換上一套乾淨衣服。現在心怡每天都洗澡洗到半夜,隔天根本爬不起來上學。媽媽在門診訴說心怡的狀況,忍不住流著淚邊問:心怡是生病了嗎?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戴瀅純表示,心怡的狀況遠超過愛乾淨的程度,已經達到所謂的「強迫症」了。強迫症的盛行率約1-3%,大部分在20歲左右發病,但多數患者在青春期就已出現症狀,也有國小時期就發病的案例。

強迫症包括了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戴瀅純醫師說,兒童青少年期較常見的強迫思考是怕髒汙、怕感染、怕傷害家人或怕家人遭遇不幸,或是怕事情沒做到「剛剛好」的感覺,這些強迫思考會帶來強烈的焦慮不安;為了減少焦慮、預防擔心的事情發生,患者就會進行重複的強迫行為來抵銷強迫思考。像心怡的反覆清洗動作,就是很常見的強迫行為,有的患者則會有重複檢查、計算、排列、默念等行為。

戴瀅純醫師也指出,患有強迫症的兒童青少年多數會合併焦慮、情緒問題,也常出現抽動症或妥瑞氏症。這些症狀會讓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受到很大干擾,長期下來,可能會像心怡一樣出現憂鬱症狀、拒學,甚至出現自我傷害的危險。

對於強迫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為主。戴瀅純醫師表示,治療藥物主要使用抗憂鬱藥物,並配合認知行為治療,藉由自我觀察記錄,練習暴露不反應、系統減敏、思考中斷等方式,協助患者打斷強迫思考、抑制強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