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傳統養生價值觀顛覆現代保健概念

112歲老中醫養生之道 養生貴在養心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

老中醫: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大紀元製作)
老中醫: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大紀元製作)
【大紀元訊】最近,一篇《老中醫臨終的百條饋贈》在網上引起很大迴響。據說這是一位112歲的老中醫將祖傳祕方及一生經驗總結成的一百條養生、治病之道。老中醫用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顛覆了當代人的保健養生概念,使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很多重病或絕症,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他在講述養生的過程中甚至揭示了人的生死之謎。他總結一生所得認為:「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

老中醫臨終百條饋贈

老中醫在其百條饋贈中寫道: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意思就是最低層次的養生方法是養身,中等層次是養氣,而最高境界是養心。這與傳統中醫所說的「生命三寶」相對應。

中醫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成分就是:精、氣、神,合稱為「生命三寶」。「精」的護衛能力相當於西醫免疫系統(直接消滅入侵者)和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調節體內環境);「氣」在體內不斷地循環,也在體表形成強大的防護層,抵禦外邪的入侵;「神」的構成粒子最小,能量最強,護衛生命的能力也最強。

下士養身(精)

1. 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09: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二天沒精神。

中醫認為,順應晝夜陰陽消長規律,在子時和丑時熟睡,對保養五臟很重要,睡眠質量會更高。(Shutterstock)中醫認為,順應晝夜陰陽消長規律,在子時和丑時熟睡,對保養五臟很重要,睡眠質量會更高。(Shutterstock)

2.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3.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4.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5. 所以要想長壽無病,應當常常強健肉身。要想強健肉身,應當調伏精、氣、神。要想調伏精、氣、神,應當拒絕擾亂之賊。要想杜絕擾亂之賊,應當先收斂心神。要想收斂心神,應當化解貪、嗔、癡三毒。

要想化除此三毒,必須學習制止心中的惡念。但是嘴上說要制止心中的惡念,很難做到,必須求開慧,才不會被愚弄。要想開慧,必須先求定。要想能定,必須學散步。
  
6. 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祛病,不足可以補充。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心靜則神明,神明則機靈,能靜下心的人會得到很多好處: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然沒有主觀偏執之弊,人從此清爽。

老中醫說,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祛病。而最佳的放鬆身心散步時間是午時。(Fotolia)老中醫說,散步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祛病。而最佳的放鬆身心散步時間是午時。(Fotolia)

7. 午時屬心,此時可散步一刻鐘,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8. 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9. 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不要一出現這些症狀就濫用藥物,否則這些藥物就會破壞你自身的修復功能,一旦你的修復功能減弱或喪失,那你就把命運交給這些藥物了。記住,只要症狀不嚴重,最好的辦法是靜養,安心靜氣讓自身的修復系統來完成疾病的修復工作。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慎用藥物,讓我們自身的修復系統功能恢復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10.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鬱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中士養氣(氣)

11.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fotolla)(fotolla)

12.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13.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上士養心(神)
  
14. 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15. 一切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

16. 與其相信藥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7.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18.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19.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0.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Fotolia)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Fotolia)

21.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22.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23. 現在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競爭是什麼?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慾世界。

24. 真正的科學是什麼?就是因緣果報。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25.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慾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藥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26.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麼?佛是心。
(接下篇《112歲老中醫養生之道 養生貴在養心(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