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美味人生

金融會計師棄高薪 開餃子店闖入主流

百餃園的餃子都是純手工製作,圖為游海倫在包餃子。(記者林丹/攝影)
百餃園的餃子都是純手工製作,圖為游海倫在包餃子。(記者林丹/攝影)

文/記者林丹
法拉盛的一家餃子店,可以把餃子做出上百種花樣,令許多西人慕名而來。不過,這家店傳奇的不只是餃子,還有他的老闆——游Helen。在創業之前,她是一位在華爾街工作、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金融會計師。

這家名叫「百餃園」(Dumplying Galaxy)的餐館,是很多西人接待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的必來之地。「百餃園」老闆的故事,要從80年代說起。

法拉盛有一家餃子店,可以把餃子做出上百種花樣,令許多西人慕名而來。不過,這家店傳奇的不只是餃子,還有它的老闆——游海倫(Helen)。在創業之前,她是一位在華爾街工作、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金融會計師。

從小就愛上了包餃子

80年代來美國留學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是那時的天之驕子,游海倫就是其中的一位。懷揣著對自由的嚮往,她在1989年六四後來到美國留學。讀完學位後,她進入了華爾街。海倫是天津人,天津人誰不會包餃子?作為中國北方的飲食文化,逢年過節、家庭團圓、招待客人,餃子必不可缺。海倫從小就在家跟著媽媽和外婆包餃子,而且,餃子對她來說,還寄託著一份特別的相思——從12歲起,每年暑假,她都要去看望被打成右派的爸爸,她給爸爸帶的東西就是餃子和自己納的鞋墊。

出生於1963年的游海倫,在她一歲時才第一次見到親生父親,那時她的父親已被打成右派,一年只被允許回家一週。海倫的父母是中共執政後的第一批大學畢業生,她的父親當年聽信中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號召」,出於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良知,向國家提建議,寫了《中國向何處去》,沒想到這篇建言成了「反革命」的罪證。1959年她父親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實際就是「被改造分子」的「勞改營」。

莫須有的政治迫害,給海倫的家庭帶來了整整20年的災難。她作為「黑五類」的後代,從小沒有朋友跟她玩,出門被人指指點點,家門上要被貼上「標籤」,以識別這家人是反革命家庭,甚至還要戴高帽遊街,所有的親戚朋友都避而遠之,家成了她最安全的港灣,她只能每天待在家中。在家裡看媽媽和外婆包餃子,是她最快樂的時光,她因此學會了包餃子,也愛上了包餃子。

以拿手絕活來創業

到美國後,雖然華爾街的工作高薪、有優厚的福利而且上班時間規律,但是海倫似乎不滿足什麼,在10年前,她發現,就算在華人社區法拉盛,也吃不到像她自己做的那種地道正宗的餃子,她做的餃子餡多皮薄,而外面的餃子很多都是餡少皮厚,她覺得她可以用自己的拿手絕活來創業。

放棄原來擁有的金錢地位,從頭開始是需要勇氣的,但從小歷經磨礪的海倫不怕吃苦。2007年她先在緬街黃金商場開了「天津餃子店」,開放式的經營,現做現賣,餡多皮薄、味道好、不油膩。很快,餃子店顧客盈門,成了愛吃餃子的華人移民的「家庭廚房」。她與顧客交朋友,聽他們的意見,不斷改進和完善餃子的味道。

但是,真正讓她的餃子聲名遠播的不是華人,而是西人。一天,她的店裡來了兩位特別的客人——他們是著名美食節目主持人、名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和美食家、紐約米其林三星店老闆兼主廚埃里克·裡佩特(Eric Ripert)。其中前者曾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去越南吃越南河粉。這倆人在天津餃子店品嘗餃子的報導「No Reservation」以及照片登在《紐約時報》上。這篇報導引起了美國主流社會對天津餃子店的關注,使它迅速在西人中走紅。

當然,與一般華人新移民比起來,海倫有更過人之處——她能用流利的英語準確的表達餃子的做法、餃子的文化,把餃子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推介給美國主流社會。

純手工製作 口味眾多

2014年海倫在緬街開了現在的「百餃園」,餃子的樣式更多了,有豬肉、牛肉、羊肉、雞肉、海鮮、蔬菜、甜品等多種選擇,光是豬肉搭配白菜、茴香、山野菜、香菜、尖椒、筍尖、豆角、黃瓜、蓮藕等不同蔬菜,就有近20種口味;素食者還可以選素八珍,喜歡甜品的有山楂銀耳、八寶雪梨水餃。

海倫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天一亮就開始進貨,用骨頭、雞熬製高湯,採用最新鮮的肉類和蔬菜,切肉、剁肉、配料、配菜、和麵、拌餡……工序多,純手工製作,很耗時間,海倫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基本上從早上睜眼後,到晚上閉眼睡覺前,心思都在經營上。

海倫說:「『質量』是百餃園的『根』,『顧客』是百餃園的『源』,『員工』是百餃園的『本』,三者缺一不可。」她表示,抓住這3點,就能一直贏得顧客信賴,就能在法拉盛這個移民大熔爐中廣受歡迎,在華人商家必爭之地上立於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