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升學壓力大 陸青年死因自殺居首

國家衛生部曾公布一項調查數據,中國大陸在15歲至35歲年齡段中,自殺列死因首位。(網路圖片)
國家衛生部曾公布一項調查數據,中國大陸在15歲至35歲年齡段中,自殺列死因首位。(網路圖片)

文/記者周慧心
陸媒4月23日,援引中共國家衛生部曾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在中國,15~35歲年齡層中,自殺列死因首位。近來中學生、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現報端,引輿論質疑,是學生心理太脆弱,還是教育有問題?

據陸媒《法制日報》4月23日報導,在重慶地區近幾年內曾發生數起大學生自殺事件。2014年12月24日,重慶地區一高校的官方微博通報,該校2011級聶姓同學在校外自殺身亡。事隔幾個月後,2015年3月20日,該校又發生一起學生自殺事件,2012級的姜姓同學在宿舍自殺身亡。2016年1月6日,據重慶工商大學官方微博通報,該校文學與新聞學院的趙姓同學在寢室內自殺身亡。

2012年3月,重慶交通大學學生生命教育創新模式構建課題組,曾發布了一個關於「重慶大學生生命教育狀況」的調查數據,在接受調查的重慶10餘所高校的近1,000名大學生中,17.39%的大學生有過自殺念頭。山東大學自殺預防研究中心,也曾對大學生群體進行過調查,有自殺意念的學生占被調查者的16.39%。

統計資料顯示,自殺成了中國人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在15歲至35歲年齡段的青壯年中,自殺名列死因第一位。據《國家衛生部計委》期刊的數據,中國每年大約有500名中小學生,因不堪應試教育和繁重的學業壓力等原因自殺。

中學生高考壓力

幾乎每年都有因高考失利而輕生的考生。2014年中國當局出爐的〈教育藍皮書〉顯示,大多數的自殺學生,都是因為無法承受考試教育制度的強大壓力而自殺,有將近2/3的學生自殺事件是發生在下半學年要考試的時候。

文章評論,大多數中小學生的自殺原因都指向教育制度的缺陷,這種教育不看努力的「過程」,只看最後的「結果」,「成績不好就是沒有努力」,這對許多中小學生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而父母、老師乃至全社會的邏輯: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沒有前途,考不上大學就沒有未來,更將孩子推向絕望的邊緣。

陸媒長江時評的評論文章〈高考失利自殺是中國教育之殤〉表示,「我們現在只是一味地講優勝劣汰,卻忽視人情關懷,特別是高考這樣的人生選擇中,往往是成功者受到極高的熱捧,而且失敗者卻受到冷落甚至歧視,怎麼能不讓人心涼。」「當下的教育被金錢所左右,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一些學生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些學生卻為了上學而欠下家人許多的感情和金錢,夢既破滅之後自然就轉不過彎。」

大學生受學習、就業壓力所苦

考上大學並不是幸福的開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年輕人這一人群成為各年齡層壓力之首。中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其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鬱症。

報導分析稱,20歲至30歲的人群處於面臨畢業、職場奮鬥初期,人生的格局尚未穩定的階段,在這攀比、看錢的社會裡,他們不得不面對婚戀、購房和社交等方面的巨大壓力,對未來的迷茫和焦灼感,讓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了不歸路。

曾經,知識改變命運是很多大學生的精神信條,然而近年來這一信條卻在悄然變化,如今研究生畢業的出路無非三種,除了找到好工作的幸運兒外,其他的要麼啃老,要麼生活在城市邊緣。

多年來,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現象一直是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難題,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已成常態。據統計,2013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為699萬人,初次就業率為77.4%,有150多萬大學畢業生存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占應屆畢業生的22.6%。而2014年夏季的失業大學生很可能超過了200萬。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49萬人,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有評論表示,中國貧富分化嚴重,平民要想改變命運只能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人們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找好工作,才能出人頭地,掙大錢,因此父母聚集所有資源供孩子上學,一家人的希望都在孩子考試身上。但即使考上了大學,甚至是名牌大學,畢業後沒有一定的關係,也照樣面對失業。一個家族孤注一擲的努力對孩子的壓力是無聲的,而這個看錢、拚爹的社會,似乎讓「知識改變命運」成為幻影。巨大的付出與「零」收穫,讓絕望的人走上不歸路。◇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