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藝術小百科】蛋彩畫

《維納斯的誕生》局部。(公有領域)
《維納斯的誕生》局部。(公有領域)
【大紀元訊】您知道雞蛋也能拿來畫畫嗎?

蛋彩畫的英文叫Tempera或Egg Tempera,字源是拉丁文temperare,意為摻和(與液體混合)。顧名思義,是以雞蛋為媒材的一種繪畫方式。

蛋彩畫特別流行於15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是將雞蛋和繪畫顏料相混合,混合方式有很多。最典型的蛋彩用法是以天然顏料研磨成粉,加入蛋黃;有時也會加入如蜂蜜、水、牛奶、醋等等,還可能包括各種的植物性顏料。蛋彩畫中,油料和蛋黃的混合不揮發而會氧化,乾後不溶於水、酒精或汽油,保證了畫面的穩定持久。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波堤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是一幅蛋彩畫。(公有領域)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畫家波堤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是一幅蛋彩畫。(公有領域)
配方

1 用全蛋:挑去蛋黃的薄膜和蛋胚後,將蛋放入瓶中搖晃至均勻,加上色料,調水。
2 用蛋黃:將蛋白和蛋黃分開,去除薄膜和蛋胚,蛋黃直接和色料相混,視需要調水。可加醋(可殺菌並加強流動性)但是注意其酸性可能會使某些色彩變質(如群青色)。水分在顏料中會逐漸蒸發,而油的氧化則會緩慢進行。
3 用蛋白:蛋白使用前必需使它完全成為流動的液態,所以將其打成白沫後用微溼的海綿吸收,再擠出在盤內。反復數次後就成為液態。在光線作用下,它隨著時間變得不溶於水,但這種韌性用於繪畫的效果平平。

技巧

蛋彩畫顏料乾得快,作畫時每次只能上薄薄的一層,並盡量使用十字型筆觸 (cross-hatching)使顏料能均勻地形成肌理。由於乾得快,畫家必需在極短時間內處理好光線、明暗;所以在質感的要求上就比較困難。此外蛋彩畫未乾的時候,顏色比較淺;乾了之後、顏色就會變深而且有光澤;而且有一種矇矓而柔和的效果。不過蛋彩畫因為不能像油畫一樣反覆塗厚,所以很少有像油畫那樣顏色深重的作品。

特點

1.打底:由於蛋彩畫的蛋黃調劑是一種薄的膠質,通常必需畫在打好底(如以gesso)的木版上,每一層底漆也必需是薄的。

2.作畫:蛋彩畫溶於水,可稀釋,可重疊。但必需等待之前的圖層稍微乾燥後再下筆,以免將先前的顏料粘起、破壞。蛋彩不適合將色彩直接調降彩度,而較適合以透明、稀釋重疊的方法作色彩變化。這種液態塗料也不像油畫那樣適合厚厚塗抹或半乾混色。

3.收尾:蛋黃本身富有溫潤的光澤,且隨著時間變得越堅硬。所以完成後不必上保護亮光漆(以天然樹脂製成),但也可以在完全乾燥後幾個月之後加上。

4.需注意的原則:
甲、蛋彩調料必需新鮮(當日調製),用多少準備多少。
乙、繪畫工作時間緊湊,因為蛋黃乾得快。
丙、工具的洗滌必需是每階段即時地用熱水清洗。
丁、如果膠質太濃稠可能造成色料變暗,甚至造成裂紋或剝落。
戊、調顏料的原則﹕減少膠量可以避免表層乾燥時因收縮將(膠質較少的)底層色彩拔起。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蛋彩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由達芬奇於米蘭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中修士用膳的食堂牆壁上繪成,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維基百科)《最後的晚餐》,是一幅廣為人知的大型蛋彩壁畫,文藝復興時期由達芬奇於米蘭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中修士用膳的食堂牆壁上繪成,1980年被列為世界遺產。(維基百科)
《聖告圖》,達芬奇,1472-75,蛋彩於木板;98 x 217 cm,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聖告圖》,達芬奇,1472-75,蛋彩於木板;98 x 217 cm,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藏。
蛋彩畫的沒落

文藝復興時期油畫經過范.艾克等改良成功,並且出現了許多技法成熟的巨作。以亞麻油調製的油畫乾的速度漫,畫家有足夠的時間將色彩均勻鋪陳,營造出更細膩的質感和更自然的光線變化,色彩也比較豐富,這些優點正好補了蛋彩的不足。

然而油畫技術發明後,蛋彩依然被使用了一段時間,其後又演變成加入透明的油以用來打油畫基底,或是畫完之後作為保護層。然而不到一世紀的時間,蛋彩畫在16世紀就幾乎被油畫所取代了。

蛋彩畫的名作有不少,大家較熟悉的有波堤且利的《維納斯的誕生》。

真正古代的蛋彩畫有許多永垂不朽的經典之作。但蛋彩一字(Tempera)在今日被一些畫商誤用在古老的畫作上,將樹膠水彩畫(gouache:一種用水彩和膠混合畫成的繪畫形式)講為蛋彩畫。但事實上其中完全沒有與蛋彩畫相近的成分。

影片:蛋彩技法(Gerda Liebmann/Vimeo/Creative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