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北

失眠不快樂速就醫 歐陽靖勇敢走出憂鬱

曾患有重度憂鬱症的歐陽靖表示,如身邊有憂鬱症親友,應要先去就醫治療。(董氏基金會提供)
曾患有重度憂鬱症的歐陽靖表示,如身邊有憂鬱症親友,應要先去就醫治療。(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身邊有罹患精神疾病的親友者占23%,也就是每4人就有1位親友患有精神疾病,北市立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說,若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逃避人群或社交活動應儘速尋求專業人員協助,避免長期壓力造成生活品質及個人能力退化。

詹佳真說,根據國外調查顯示,當人有心理、精神問題時,不願意就醫有4個因素,第一不了解疾病的徵兆,像是失眠、精神不集中等,第二求助資源管道不了解,第三對於目前正在接受心理精神治療患者有偏見,最後則是擔心就醫會被歧視、汙名化。她強調,國外研究發現,精神疾病最嚴重的失覺失調來說,這些患者犯罪動機跟精神疾病相關比例7.5% ,經治療後都是病患可以獲得控制,對社會的安全性威脅是不存在的。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說,情緒、睡眠就是重要的警報系統,當出現「我不快樂」、「睡不好」等訊號時應即時求助專業。

詹佳真表示,藝人歐陽靖曾經罹患過憂鬱症,但是她願意站出來接受治療,甚至出書、參加國際馬拉松賽事,她有不少病人看到歐陽靖勇敢站出來,願意接受治療。精神疾病治療好後,會更了解自己,會把人生目標從成功轉向自我滿足,活出精彩人生。她呼籲,如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表現能力下降、逃避社交活動時,盡快尋找專業人員協助。

藝人歐陽靖在18年前罹患憂鬱症,她說,那時她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很多負面情緒情形,朋友告知她得到憂鬱症,她到醫院掛精神科,但求診經驗不不是很愉快,也感受到旁人異樣眼光。當時多數人不了解憂鬱症、更不會去接納,同時也會出現汙名化。

她說,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理交相影響的疾病,也可以被治癒,她一路走來也發現台灣對憂鬱症的宣導、民眾認知改觀已有很大的進步。

歐陽靖說,她朋友因罹患憂鬱症而結束生命,這對她而言是當頭棒喝,加上她身邊沒有人曾經重鬱症而痊癒,「我要拿出決心,無論旁人嘲笑,一定要走出憂鬱症。」

她指出,「運動是最有效的預防憂鬱症,運動可以增加血液循環、腦內啡分泌,讓自己更快樂、有成就感。如身邊親友處在憂鬱中,千萬不要強迫運動,有些患者連出門都很困難,而是要去尋求醫療資源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