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基宜花東

補救課業也補救心靈 愛基會的偏鄉之愛

愛基會英文補救教學,透過字卡活動幫助學生記憶。(愛基會提供)
愛基會英文補救教學,透過字卡活動幫助學生記憶。(愛基會提供)

文/記者龍芳
冬日午後,寒風凜冽,推開愛基會的台東分所大門,一陣暖意洋溢。遠從長濱來的家長正在跟愛基會執行長蘇茜交談,樸實的臉上寫滿了感謝,寒風被阻隔在門外,愛的春風在這兒溫暖著偏鄉弱勢家庭和學習弱勢的孩子。

愛基會是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的簡稱,1996年由前監察院長王建煊所成立。目前在花蓮、台東設有分事務所,新北設服務據點,就近為需要的孩童進行課後輔導與補救教學。蘇茜2006年起跟著教會經常來台東做慈善工作,看到偏鄉的需要,很想為台東的孩子多做一些事,所以當2014年愛基會董事長李家恩請她到台東推展課輔時,她毫不猶疑答應了。

「好像是上帝回應了我的心願,也幫我安排好了接下來的每一步。」於是蘇茜和先生帶著孩子從台北來到台東。2015年10月開第一個班,至今剛滿兩年,偏鄉純補救教學已開到19個班,照顧了116位學生,另外還有170位接受課後輔導和線上輔導的學生。

帶著餅乾上課的老師

愛基會的補救教學是以英文數學兩科為主,「家庭經濟弱勢、學習弱勢,是我們最愛的孩子」,愛基會的老師們是用怎樣的方式愛這些孩子的呢?蘇茜說了自己教的一個國中棒球隊班級的故事。

「棒球隊的孩子,早上五時許起床,跑步8千公尺後吃早餐,一碗魯肉飯加一碗紫菜蛋花湯,接著要到12時才吃午餐,所以不管上哪節課,他們永遠都是很餓很累,學校福利社關掉了,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吃,上課情緒一定不好。」

將心比心,蘇茜心想,如果自己肚子餓也沒辦法專心備課或上課,「所以我們老師很早就發展出來上課時隨身帶著零食,不管是小餅乾或糖果,至少讓他們塞塞牙縫,孩子單純就是妳讓他吃飽了,至少他就願意笑著回應。」

「第二是他們累」, 蘇茜說,「通常上課有人睡著了我不會叫他,讓他睡,等到他醒來,我再按照他剛剛停止的地方給他適合的練習」。蘇茜回憶有一次比賽前,學生操練很兇, 全班7人,有6個都快睡著了:「我說好,全班睡15分鐘,他們好高興立刻趴下來,也都睡著了。」

「可能是這種我對他們的體諒,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讓他們覺得,我的疲倦我的挫折,在這個班上可以表達出來,老師不會生氣,老師是可以幫我找一個出路的。」蘇茜說以前會擔心進度,可是後來發現,當孩子被安撫後,他的學習動機反而更高,學習反而是有效率的。反映在成績上,這班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學校裡不但跟得上同級,還被評定屬於A組。

反璞歸真的相處 師生共同成長

「一個好老師是被學生訓練出來的」。對此,蘇茜深有體會。蘇茜班上的一個孩子在鄉下讀國小時是棒球隊隊長,很出風頭,進市區國中後仍參加棒球隊,但球技和學業都落後同學,一開始非常防衛退縮,只要老師一靠近他想多解釋兩句,他就覺得沒面子:「為什麼要特別教我,讓我在同學面前丟臉。」

蘇茜起先不了解,越解釋孩子越不說話,花了一個多學期,才慢慢解開他的心結,同時孩子也開始感受到,這個學習環境是可以放心的,可以問100次,老師都不會罵他:「怎麼那麼笨,已經講過多少次你還不會」。蘇茜說:「 孩子學得慢沒關係,我們在意的是他的態度和動機。」

一年後這孩子在老師努力建立的安全感中,成績緩慢而穩定地進步,自信也慢慢建立起來 ,開始會主動幫老師擦黑板或做事,「我心裡很感動,因他不擅言詞、不會甜言蜜語也不會撒嬌,但他用行動讓我知道他喜歡這門課、他覺得有收穫、他肯定老師。」  

蘇茜說:「我很感謝他,好幾次想大發脾氣,但我忍下來,是被他訓練的。」面對孩子的一些情緒反應,如何在當下控制自己的情緒?同事之間的交流和鼓勵,對彼此幫助很大,「我們會從不同觀點,提出對孩子行為的詮釋,讓大家換個角度想,這孩子今天不是針對你,可能是他長久以來的無助加上挫折,所以他退縮,因為他想保護自己避免被罵。」

「不管怎樣,這些十三、四歲的台東孩子天性還是單純的,台東的環境也相對單純,真的對老師都沒有惡意,他們反而需要的是大人一種反璞歸真的相處。」蘇茜說孩子訓練她知道,「有些孩子可以敲敲頭,有些則必須說沒關係再來一次;有些孩子可以直接,有些需要迂迴;所以我覺得好老師是被他們訓練出來的。」

不趕進度的補救教學

不只是對棒球隊,對一般學生,所有老師也用同樣原則和態度去教,結果展現的成果驚人,「有一個國一生,數學前測只在小一,英文前測能力只在26個英文字母,一年時間就追上國一程度。」這讓蘇茜不免思考,孩子在前六年做了什麼 ,為什麼補救教學一年就可以帶得起來?

「可能我們不是體制內的人,可以換個角度換個做法來試試看。學校有其功能和影響力, 孩子都是可教的,但可能為了趕進度,會讓很多孩子從網中大洞漏出來,很可惜,所以換我們民間團體來試試看。」

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愛基會的補救教學,到目前為止成效很好,蘇茜說:「穩定補救教學2年, 本來落後的孩子,可以追上當年級程度達6成3,以數學來講很不容易,英文比例就更高, 補救一年就可以達到七年級程度。」

照顧孩子身心靈 全方位的補救教學

愛基會在制度上除了英數專業教師,還安排學習輔導員,細緻的照顧孩子的情緒,「14歲的孩子會告訴我,老師我想睡覺的時候學不好,他已經在告訴我他這方面的需求,而很多小小孩,他有需求卻講不出來,所以在制度上,就安排有人專門觀察他們的需求,讓他們身心穩定。」

學輔員每天出現在班級上,安撫學生也安撫老師,蘇茜說,「孩子們好單純,解決了問題安撫了情緒,他們真的就會再成長,這是100%的投資報酬率,沒有其他工作比這報酬率更高了。」

蘇茜也發現,孩子的情緒其實可能跟他們的家長有關,「可能他們上一代在面臨經濟壓力或社會型態改變時,心理的壓力或情緒沒有一個適當的宣洩,可能選擇逃避或不去上班等等,生氣時在家裡對孩子就是罵跟打;但他們會這樣,可能跟他們的上一代的情緒又有關。」

「所以看看能否藉由教育的力量,至少讓現在孩子這一代,有能力去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離開惡性循環。」因此蘇茜和同事們自我期許,要成為孩子每天接觸到的另一個成人的模範,「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生氣時,不會罵人也一定不會打人的一個良好的榜樣,我們是怎樣處理生氣的情緒,怎樣處理受傷的情緒,讓孩子每天接觸到的我們成為他們的模範 。」

所以愛基會在補救教學的同時,很多時候也是在補救孩子生活當中的傷害。而這些孩子出現的難題,情緒上的挑戰,對蘇茜來說都不是問題,蘇茜心裡記掛的,是社會上更多貧窮孩子的未來。

「最新統計數據,貧窮兒童台灣10個中低收入戶裡,12歲以下的兒童就有2個,如果年齡往上拉到18歲,10個窮人裡就有4個是18歲以下的兒童或青少年,而且比例一直在升高」,蘇茜認為,兒童貧窮問題很嚴重,雖然少子化,但貧窮兒童越來越多,對整個國家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它直接跟家庭功能不彰有關,而很多社會問題是來自家庭問題。

「所以愛基會將很多功能整合在一起,希望藉由努力,讓作為社會基礎的家庭至少在這一代逐漸回復穩固,不要再讓貧童數目一直往上升;同時也希望能有更多人支持愛基會,認同孩子有補救的第二個機會。」面對這兩大挑戰,蘇茜說雖然還不知道成功機率是多少,但至少是一個開始。

讓孩子看到未來的自己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放學回家幫忙工作,覺得補救教學沒用,在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蘇茜會強調:「我們看的不是現在,我們看的是孩子國三畢業或更遠的時候。」按照補救教學目標,孩子在小六畢業前,英數要能具備上國中的能力,蘇茜認為對雙弱學生這是讓他建立自信心的第一步。

「我們不是培養特優學生,是讓學生在這兩科可以順利銜接,以後不論是上技職或普通高中,這兩科不是阻力而是助力,甚至將來選擇職業時,他能有自信。 」愛基會希望讓學生建立樂觀和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態度。

「台東孩子並不笨,這些孩子家裡已經比較辛苦,沒有足夠資源支持他們,如果周圍沒有其他大人的教導和鼓勵,很可能他們從小就認定自己是不行的,表現在外就是浮誇驕傲和淺薄的自負,其實背後是自卑和自我否定。」

蘇茜未來還想進一步提供孩子夢想之旅,「每年選20位國高中生,帶他們到各行各業頂尖的人工作地方,看看這些人是經過怎樣的努力 ,才有現在的成就。例如要做美髮這一行,那就要勤練剪功,對美學要多吸收磨練,期許自己做到最好,這是我想提供給孩子的文化刺激,讓孩子有更寬闊的眼界。」

重塑部落和家庭功能

當然蘇茜最盼望的,還是能在部落理培養部落青年成為孩子的教師,「希望當地返鄉的青壯年,也可成為部落的師資,如果他們願意為自己的下一代、為自己的部落多盡一份心力,等於自己的下一代自己來教,這對補救教學的長遠來看是非常好的第一步。」

因為對於部落或偏遠的村莊,愛基會畢竟是個外來者,「可能有一天我需要回台北,老師會異動,但是這些本來就在部落的人,被培養起來成為老師的話,他們就不用擔心老師不來了或流動率這些問題。」

這部分雖然進展不快,蘇茜開心表示已經有了開端,「現在已有4位老師了,其中一對是年輕部落夫婦,他們選擇回來,先學會交別人的孩子,未來教自己的孩子,甚至將來自己的孩子再去教別人的孩子。」

蘇茜說:「希望形成部落學習的氛圍,孩子看到越來越多大人回來部落,他們也會學,這個正向的循環可能剛開始很費力,但一旦形成後對整個部落的氛圍,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影響。」蘇茜表示,非常希望能看到有這一天,部落自己健全起來,家庭功能也健全,「希望有一天已不需要愛基會再來做什麼了,但現在我們還正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