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火箭科學家擬定一胎化政策 中國最激進社會工程實驗

前《華爾街日報 》記者、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方鳳美,以紀實報導《獨生》揭露「一胎化政策」內幕。圖為日前她受邀至台灣演講。(記者江禹嬋/攝影)
前《華爾街日報 》記者、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方鳳美,以紀實報導《獨生》揭露「一胎化政策」內幕。圖為日前她受邀至台灣演講。(記者江禹嬋/攝影)
文/記者江禹嬋
「冷戰期間,中國的火箭專家想出了一個遠大的計畫,這個計畫與導彈、太空探索或任何形式的武器研發都沒有關係,它是關於嬰兒的。」前《華爾街日報 》記者、普立茲新聞獎得主方鳳美說道。中國在實施一胎化政策後,就像蝴蝶效應般,改變了幾億中國人的人生,包含絕後、強迫流產、光棍村、買老婆、性愛娃娃、棄嬰交易、小皇帝等等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許多人更深陷在苦難之中。

1980年9月25日,中國共產黨要求黨員限制家庭規模,只生一個孩子。一胎化政策,這個世界上最激進的社會實驗就此展開,且維持了35年之久,改變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生老病死。中國人最常用「計劃生育」這術語來稱呼一胎化政策。

方鳳美費時3年,針對歷時最長的人口實驗「一胎化政策」做的紀實報導《獨生》。日前《獨生》經由台灣的衛城出版社出版,她也受邀至台灣演講,才得以讓這些內幕有著更深刻的揭露。即使中國在2015年開放二胎政策,希望減輕人口壓力,甚至希望開放生第三胎。她說,太遲了。許多家庭認為養孩子花費太高,壓力太大。

唯一孩子死於地震   四川成為絕後村

這本書源自於2008年,當年有兩件大事,一是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奧運。方鳳美到四川採訪後,發現地震當下,大部分的孩子都死在倒塌的學校校舍裡,附近村子幾乎都絕後,這些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認為,是政府的豆腐渣工程所導致,因此在北京奧運時集結,想要到北京上訪,不過大多被抓捕收場。

正因爲四川是一胎化模範示範區,比其他省份村落更加標準的一胎化。對於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中國稱之為「 失獨」,意即失去獨生小孩的父母。方鳳美在這其中,看到了非常多悲傷的故事。

失獨在中國備受歧視

方鳳美注意到一個現象,這些失獨父母,在社會中會被視為親戚朋友的負擔,因而連帶影響到他們的人際關係,而備受歧視,失去了晚年的保障與希望。因此這些年邁的父母甚至想盡辦法,透過人工生育再重新擁有一個孩子,讓她起心動念,想要調查一胎化在中國到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為了採訪到這些人物的心聲,但因正逢北京奧運敏感時期,為避開公安監督,方鳳美選擇在墓園與這些失獨父母進行採訪。特別諷刺的是,當時北京奧運的大秀,執導的導演張藝謀,事後卻被揭露他超生,因而被罰了一筆鉅款。

火箭科學家為始作俑者

很多人料想不到,搞出一胎化政策政策,竟是做彈道的火箭科學家宋健。方鳳美說,這跟當是中國當時環境有關,經歷文化大革命後,社會普遍不信任社會學家,這群菁英份子相較於其他知識份子飽受折磨,卻靠著在軍中貢獻,在文革中全身而退。

曾留學蘇聯的宋健是彈道飛行專家,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優秀共同創辦人錢學森的得意門生,宋健認為,人口老化問題出現前,完全可以依照科學預測,調整育齡婦女平均生育率,把人口發展穩定在一個較理想的水準上。他之後也主導三峽大壩興建工程。

方鳳美認為,政治因素是決定政策關鍵,1976年毛澤東過世,黨內權力鬥爭,也在大耀進、文革後力圖振作,華國鋒、胡耀邦、鄧小平需要強調自己正當性,因此希望透過振興經濟來鞏固政權。

控制生育的理由很簡單,為了快速提高人均GDP,中國必須產出並減緩人口成長,鄧小平設定到2000年人均GDP要達到一千美元目標,發現中國若繼續實行二胎政策就無法達到這目標,因此需要減縮人口,這就是一胎化政策的由來。

方鳳美直言,中國經濟迅速成長剛一胎化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正在危害中國未來經濟成長,因人口過於老化,男性比例過高,光棍充斥整個中國社會,引發更多社會問題。很多經濟學家對都認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因,是政府鼓勵外商投資及民營化企業的政策,而非一胎化。

匆促推行   卻實行長達35年

這起因於1975年,宋健隨一個代表團訪問荷蘭,遇到一位數學家奧爾斯德(Geert Jan Olsder),閒聊之餘奧爾斯德向宋健提出的一項論文研究,若一座虛構島嶼人口過剩,有一個「巧妙的數學解法」。這時宋健認為,若要達到人均GDP一千美元目標,只要把中國人口降低,人均GDP就自然變高。中共在成都召開人口會議時,這方法很快被中共高層接受。

多年後奧爾斯德對於自己在中國人口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依然感到困惑。奧爾斯德接受方鳳美的專訪時談到當初這段經歷,他說:「現在想想,那時他(宋健)好像振奮了起來,眼睛都亮了。」沒人想到,影響幾億人政策,卻是因為這個偶然。

計劃生育  學者:慘痛悲劇

不過當時有一位經濟學講師梁中堂極度反對,他是當下唯一公開批判這項政策的人,他在成都的人口會議中警告, 一胎化政策將是「一場慘痛的悲劇」將導致一個「無法喘息、了無生氣的社會,沒有未來可言」。他預見到,人口老化卻缺少家人撫養的局面,兩個成年女子必須撫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

在人口會議上,梁中堂與火箭專家起了衝突,宋健的同事李廣元用複雜機械系統與通訊科學,來計算中國未來人口,博得眾人欽佩。方鳳美談到,對於與會學者來說,當時許多人甚至沒有電腦可用,相較之下,梁中堂的預測內容看起來如同穴居人的塗鴉。

李廣元在會議結束後問梁中堂,以關於二十年後人口數字如何算出來,梁中堂說:「用筆算的」。李慶元大聲的說,「那多慢啊?用電腦簡單多了,今後一百年後的人口預測,要不了一小時就全算出來了,絕對準確」。梁中堂回憶說道。

其實不只梁中堂預見一胎化會影起人口老化、重男輕女、勞動力減少等,但是決心實施此政策的人認為,這些問題都可以被解決。方鳳美在書中提到,梁中堂對於這群科學家的傲慢怒斥,「以偽科學唬人和推波助瀾」為政府生育計畫搖旗吶喊,擺出捨我其誰的態度,要求七、八億中國各族群用自己的生活、生命實踐他們倉促計算的成果。不過政策實施二十多年後,一些當代中國人口學家最後改變立場,認同梁中堂的想法。

雖然當時無法說服政府全面採行他的二胎提案,梁中堂卻還是贏得了改革派黨內大老胡耀邦、趙紫陽注意,得以設立一批「實驗性二胎專區」。

這個二胎專區在山西省翼城。方鳳美舉例,有25年時間,翼城和幾個農村縣都參與二胎秘密試驗,在中國許多地方,除非第一胎是生女兒,才可以再生第二胎,但翼城和其他試驗地區,無論性別都可以生兩個孩子。方鳳美說:「在這些地方出生的人,之所以能來到這個世界上,多少要感謝梁中堂」。

翼城自1985年就是「二胎特區」。歷經25年後,翼城的生育率低於全中國平均值,男女比例也接近世界正常水準。沒有一胎化的世界並沒有崩潰。

【方鳳美(Mei Fong)小檔案】

普立茲新聞獎得主、國際特赦組織人權新聞獎得主。前《華爾街日報》記者、南加大安娜堡傳播學院講師,現為新美國智庫成員。

著名報導包含911攻擊事件後的紐約、2008年北京奧運前的中國轉型過程,以及中國的農民工。被《外交政策》雜誌選為中美關係的50名影響人物之一。《獨生》在美出版成為亞馬遜網站暢銷書,也獲BBC電台、《經濟學人》雜誌評為精選好書,卻無法在中國、香港出版。

資料來源:網路彙整      記者江禹嬋/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