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彰投

溪頭森海傳藝木雕展 人與自然永續共容

台大實驗林舉辦「里山里海刻劃森海傳藝--陳俊宏、許萬利木雕藝術聯展」。由左至右為:策展人陳玉珍、台大實驗林副處長劉興旺、藝術家許萬利、藝術家陳俊宏、台大實驗林副處長李正和、台大實驗林育樂組組長江博能。(台大實驗林提供)
台大實驗林舉辦「里山里海刻劃森海傳藝--陳俊宏、許萬利木雕藝術聯展」。由左至右為:策展人陳玉珍、台大實驗林副處長劉興旺、藝術家許萬利、藝術家陳俊宏、台大實驗林副處長李正和、台大實驗林育樂組組長江博能。(台大實驗林提供)

【記者孟憲騰/南投報導】即日起至7月1日止,台大實驗林管理處於溪頭自然教育園區森林生態展示中心2樓,舉辦「里山里海刻劃森海傳藝--陳俊宏、許萬利木雕藝術聯展」。用木雕藝術來呈現台灣原民部落、漁村依存土地的特有生活方式,並展現實驗林長期關注自然保護、共榮地方的社會責任。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副處長劉興旺表示,「里山里海」是指淺山地區和靠近海邊的濱岸地區等多樣性的環境生態,人類和自然可以永續共存的生活方式。這個概念源自於20年前提出的「里山倡議」,後來這個倡議更列入聯合國的京都議定書之中。在台灣,本地山村生物多樣性豐富,人類和自然環境早已發展出一套共存的方式,所以台大實驗林也極力推動這個概念。

為了具體呈現昔日台灣,人、山林與海洋調和共存的樣貌,實驗林特別邀請陳俊宏與許萬利兩位木雕藝術家刻劃里山、里海的生活樣貌。劉興旺表示,展出的兩位藝術家,一個是代表原住民精神的陳俊宏老師,一個是東港海邊的許萬利老師,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當時農村或漁村的生活狀況。

母親是布農族人的陳俊宏(宏迪夫.伊斯瑪哈汕),從小經常跟著母親回到桃源鄉部落,在山林原野間玩耍,並與部落獵人同行,由於時常參與各族的活動,對部落文化瞭如指掌。身為布農族的他,以木雕呈現族人播種、除草、祭典等大事,進而展現台灣其他族群的生活樣貌,呈現山林與人的社會和平依存關係。

陳俊宏表示,布農族與山林共存是高山的守衛者,他的雕刻作品都呈現出原民的自然生活。布農族的「誇功宴」族人圍坐一圈,由長老高問「有何功績?」勇士則高聲回答,並接受長老的酒與族人的頌讚;「占卜箱」呈現排灣族的巫師信仰,展現原民文化。

台灣四面環海,昔日海洋哺育在地子民,也形成彼此依存的生活文化。許萬利出身於漁村東港,父執輩全是漁民,幼時即在竹筏間、海灘上成長玩耍,能細膩觀察到漁民的生活樣貌與心情溫度,他的作品呈現出在地的人文關懷。

許萬利從事雕刻逾40年,16歲即從事廟宇雕刻,1996年有感於故鄉文化凋零,轉型藝術創作。他的作品都以「漁村」為主題,記錄民國20~50年代討海人的生活。他的作品風格、技巧不僅細膩,呈現出的真摯情感更是令人動容,於2007年獲得「台灣工藝之家」殊榮。

昔日山區的麻竹運至漁村就能製作竹筏,竹筏是漁村的重要意象。許萬利雕刻出製作竹筏時,年輕人刨竹,婦人用火烤竹,使其彎曲與年長賣力彎出竹筏船頭曲度的情景;「討鐘網」則刻出半夜以搖鐘號召伙伴出海後,竹筏上的3人同心協力捕魚的辛苦。

「豐穫」則展現漁人扛著鮪魚進魚市,小孩歡欣無比,大人忙著鏟冰冷藏的愉悅。許萬利的人物表情生動,比例寫實,肌理隨著人物勞動展現力量,人物互動更讓人感受到漁村純樸與敦厚的人情。

台大實驗林近年來積極推動里山精神,輔導林農林下養蜂、栽培香菇與愛玉子,並成功協助鹿谷鄉推出鹿光米的優質品牌。劉興旺表示,鹿谷鄉瑞田村的北邊是濁水溪,南邊是實驗林的林班地,是一個非常標準的里山地區。

因此,台大實驗林的共容計畫才擇定瑞田村為「里山倡議」的推動對象,教導當地農人使用友善農法種植稻米,然後引進稻間鴨,清除福壽螺不用噴洒農藥。近年更引進台大老師負責馴育的台南16號,成功幫他們營造鹿光米的品牌。希望能藉由實際行動與這次展覽提倡里山精神,共榮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