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台灣國防自主超預期 美智庫:無外援仍可產先進軍武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中心」(GTI)最新報告指出,台灣國防自主能力超乎預期。圖為資料照。(中央社)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中心」(GTI)最新報告指出,台灣國防自主能力超乎預期。圖為資料照。(中央社)

【記者郭曜榮/綜合報導】華府智庫「全球台灣中心」(GTI)最新報告指出,台灣國防自主工業每年可進帳23億美元(約新台幣688億元)的營收,占比達台灣國防預算23%,官方結合民間可提供未來半數需要的軍事裝備,但仍需要美國協助,呼籲對台軍售程序常態化。

據《自由時報》報導,該報告指出,台灣的國防產業能量超乎外人預期,研究員仔細分析88家台灣中小企業,評估結果是絕大部分營收都進到與政府有關的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航空工業以及台船,超過兩百家中小企業的營收僅占全部國防工業營收的0.5%,約3,300萬美元,但這些中小企業卻形成台灣國防工業的基礎。

報告提到,結合政府相關的機構與民間中小企業,台灣本身的國防產業可供應未來半數所需的裝備。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台灣的國防自主能力可生產高效能的水面艦、空投水雷、先進的布雷能力、精準打擊系統、無人飛行系統、船艦升級能力,以及長程打擊能力,台灣或已生產了上述裝備,或在缺乏外援的情況下具備自給自足的能力。

至於需要國際協助的部分,則包括垂直起降戰機、匿蹤戰機、通用直升機,還有自製柴油潛艦、快速匿蹤船艦、電戰與反電戰系統等極為先進的裝備。

報告指出,台灣本身應拓展中小企業的角色,讓中小企業專家通過安全查核與分級(securityclearance)管道接觸機密資料,並建立一個分享機密資料的基礎設施。

該份報告還說,美國、法國與荷蘭都曾提供過軍事防衛裝備給台灣,台灣未來可能的合作夥伴包括日本與澳洲。若美國批准出口執照以協助台灣發展潛艦,須確保台灣漢翔與中科院過去製造經國號戰機等主要自製項目的經驗,能夠傳承給台船。台灣海軍在造艦過程中仍應積極向美、日、德尋求技術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