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不依賴胃藥 中醫教你自然解胃痛

西醫看來,胃痛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這三種:胃食道逆流、潰瘍性和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Fotolia)
西醫看來,胃痛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這三種:胃食道逆流、潰瘍性和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Fotolia)

文/胡乃文(台北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胃或十二指腸病的表現是「胃痛」。胃痛,大致上指的是心窩以下肚臍以上的疼痛,中醫叫心下痛或胃脘痛。胃痛的表現形式,有可能是胃痛、胃脹、燒心等。

以前,在還沒有大量使用腸胃內視鏡直接看病的時代,許多醫生以痛的表現來分析胃痛屬於胃或十二指腸的病情。多數的胃潰瘍表現是「餓痛飽痛」,多數的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症狀是「餓痛飽脹」。

一胃痛就吞藥,易傷害身體

在西醫看來,胃痛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這三種:胃食道逆流、潰瘍性和非潰瘍性的消化不良。根據這幾個胃痛的原因,大部分西醫師是使用止痛劑、制酸劑、胃壁包覆劑、神經阻斷劑、胃酸分泌腺的阻斷劑、助消化劑……來解除症狀。

 (Fotolia) (Fotolia)

 

這當中,最表面的治法就是用止痛劑。雖然痛是止了,可造成疼痛的病因卻完全沒有照顧到,任其發展。也有醫師認為就是胃酸過多,使用鹼性的小蘇打或制酸劑等以中和那個強酸性,而達到止痛的目的。但生理學的實驗卻發現,它們可能引起胃的「生理性反彈」,分泌更大量的胃酸,形成了得不償失的後果。

也有比較高竿一點的治療法,利用「鋁製劑」包覆胃壁,令胃酸不至於損傷胃壁;或使用神經阻斷劑,阻斷造成胃液分泌的神經原因。近代又發現了寄生於幽門的桿菌和螺旋菌,就用抗生素去殺滅細菌,有時也能將胃痛改善。然而,這些化學藥劑都可能或多或少傷害身體。

還有一些更抓得住胃痛實質的,認為吃進的食物不能盡快消化而容易產氣脹痛,所以用酵素,例如牛胃抽取物、益生菌、優格等幫助消化,這些可以改善胃痛,而且比較不傷身體。

中醫看胃痛的原因

以前的中醫,並沒有現在這種解剖學和生理學。關於胃痛,在賁門附近的痛,就叫作「心下痛」;在肚臍的痛,就叫作「繞臍痛」;在腹部的稍側面部分就是「肝氣鬱」;有的時候叫它「腹滿寒疝」、有的時候叫它「心下痞」……

多數的胃潰瘍表現是「餓痛飽痛」,多數的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症狀是「餓痛飽脹」。(Fotolia)多數的胃潰瘍表現是「餓痛飽痛」,多數的十二指腸潰瘍表現症狀是「餓痛飽脹」。(Fotolia)

 

中醫眼中的胃痛,是什麼原因導致?看它的叫法就已經清楚了。寒疝就是由於「寒」而形成;腹滿就是胃中有太多的氣;痞就是由於胃的肌肉極度痙攣而硬痛。

胃痛 按3個穴位能改善

中醫的治病方法,可以治標也可以治本,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運用。針灸也是一樣。

治標,就是立即的解痛。

有三個治胃痛的穴位:足三里穴、公孫穴、內關穴。胃痛屬於足陽明胃經,所以可以用足三里穴直接止痛,大部分的情況也能收到治本的效果。如果在賁門疼痛,就可以用衝脈的會穴公孫穴、陰維脈的會穴內關穴治療,因為它們可以治療胃、心、胸的所有病,就算不知道究竟是心臟或胃的病,只要是發生在賁門附近和心臟部位,都可以用它解除疼痛;再加上足三里穴的刺激,幾乎都能治好,可能以後就不再發生這種病痛。

但一個不會針灸醫術的人,怎麼辦?按摩穴道呀!以上這三個穴位,按摩的時候是沒有什麼危險性的。疼痛時按摩它們,可以緩解病情,平時按摩它們也可以治好病情。並沒有多少次或按多久的問題。

穴位位置如下:

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吋,約四橫指的距離,有一凹溝處。

足三里穴。(大紀元資料室)足三里穴。(大紀元資料室)

 

公孫穴:大腳趾本節向後一吋,內踝前凹陷中;也就是腳內側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內關穴:手放於桌面,手掌向上,內關穴就在兩筋之間,從手腕橫紋正中往手肘方向二吋、約三橫指距離處。

內關穴。(大紀元資料室)(大紀元資料室)

 

如果知道這個人的胃痛本質,是由於精神緊張發怒等等方面引起的,中醫在理論上的認識,就是肝氣盛,那就依照緊張發怒等病的根本來按摩治療,例如按摩太衝穴、陽陵泉穴等等;如果知道胃痛是心因性的,也就是由於心理因素而發生的,可以按摩神門、三陰交等穴,更能解決根本的胃痛問題。

2個健脾養胃的藥膳

常常胃痛的人,應該少吃冰冷食物、辛辣食物、甜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等等。

推薦兩個健脾養胃的藥膳:

● 蓮子豬肚湯(胃寒)

蓮子。(Fotolia)蓮子。(Fotolia)

作法:蓮子大約1兩,豬肚1個,少許胡椒,煮湯食用。

蓮子能健脾、胡椒溫胃,豬肚就是豬的胃,以形補形。胃寒的人吃這個藥膳,有溫暖的效果。

● 山楂麥芽粥(消化不良、胃脹)

山楂。(Fotolia)山楂。(Fotolia)

 

作法:山楂15克,麥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山楂消肉食積,麥芽消榖積,粳米煮粥健脾。合在一起煮粥吃,能健脾開胃、消食化積,對消化不良所致胃腹脹滿、食慾不振有幫助。

經常胃痛的人 如何保養?

中醫講求的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胃痛的人,平時的保養應該是最為重要的。那麼,怎樣保養呢?

寒熱調適、五味調適、七情不過度、節制嗜欲……,就是《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云的「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儘量選擇自然的食物,適合於自己腸胃消化的食物。現代醫生或營養師所強調的營養,不一定是每個人都適合的。

臨床上,常常見到聽從營養師建議後,為了多得到一點蛋白質營養,喝過多的牛奶或高蛋白營養素或氨素、吃過多的乳酪、堅果、牛肉的病人,腸胃撐到鼓脹而疼痛不能忍的。他們在改變飲食習慣之後,反而狀況改善了。

什麼情況下,需要看醫師?

當使用各種方法,包括飲食、按摩、情緒調適都不能奏效的時候,那可能並非自己能力可以治療的,當然需要看醫師。

外因天氣、內因情緒、不內外因非天氣非情緒等病因分析而得出結論,治療起來就真的能夠標本兼治,最後能把病治好。(Fotolia)外因天氣、內因情緒、不內外因非天氣非情緒等病因分析而得出結論,治療起來就真的能夠標本兼治,最後能把病治好。(Fotolia)

大部分中醫師看診時,會用四診合參的方式,找出病的形成原因。在病因方面,可能分析它由於六氣當中的寒氣所致?溼氣所致?也會分析它是由於七情的怒氣所致?憂思所致?悲傷所致?或者是由於飲食不潔、飲食過多過少所致?從這外因天氣、內因情緒、不內外因非天氣非情緒等病因分析而得出結論,治療起來就真的能夠標本兼治,最後能把病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