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積極面對「老」的來臨

積極面對「老」的來臨,在衰弱前先行改變生活作息、維持均衡的營養與適當的運動習慣。(shutterstock)
積極面對「老」的來臨,在衰弱前先行改變生活作息、維持均衡的營養與適當的運動習慣。(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案例】82歲患有慢性病的李婆婆,日前跌倒骨折,手術後日常生活功能大幅下降,因而入住養護機構。雖然手術的傷口已癒合,李婆婆仍然每天疲倦、食慾差、白天嗜睡,下床活動的意願也降低,於是家人帶她前往醫院檢查。醫師排除疾病的可能後,評估為衰弱合併老年憂鬱,立即為李婆婆整合藥物,安排家屬接受衛教,並教導復健運動,在三方共同努力3個月後,李婆婆已能用助行器行走;6個月後,更進步到自己使用單邊四腳拐杖走路,食慾、力氣大幅進步。

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門診醫師林純聿說,現今社會的人口結構老化,年長者在疾病、親友辭世、摔倒等事件的刺激下,身心狀況與自我照顧能力大不如前的情形時有所聞。「衰弱」是高齡者的風險指標,也是影響老年人失能、疾病預後的重要因素,以臨床文獻資料來看,有1/3的住院高齡病患發生新的日常生活功能衰退,甚至因照顧問題入住機構。此外,住院期間衰弱老人的死亡率、住院天數與產生併發症的比例均大幅增加。

衰弱分為三階段

由於衰弱是從身體強健到功能衰退的變動狀態,經常被誤以為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若能早期發現衰弱情形並接受照護計畫,就有機會延緩衰弱狀態、延緩失能。

衰弱大致分為前期、中期、末期三階段,當病患因行動緩慢、疲累、體重減輕、多重用藥、頻繁就醫等因素來到老人醫學門診,醫師會透過「周全性老年評估」(涵蓋老人用藥、認知、情緒、社會支持資源、靈性、經濟、生活環境等範圍)提供以病患為中心的照護計畫。

林純聿表示,通常在衰弱前期著重調整生活模式,藉由營養與運動來改善衰弱情形;中期強調跨領域醫療團隊介入,全面檢視是否有不當用藥與其他危險因子,並建立照護計畫;當病患進入到行動不便、日常生活完全依賴,就屬於末期階段,需提早討論安寧緩和照顧。

「周全性老年評估」(涵蓋老人用藥、認知、情緒、社會支持資源、靈性、經濟、生活環境等範圍)提供以病患為中心的照護計畫。(shutterstock)「周全性老年評估」(涵蓋老人用藥、認知、情緒、社會支持資源、靈性、經濟、生活環境等範圍)提供以病患為中心的照護計畫。(shutterstock)

評估衰弱的5個項目

林純聿提出,年齡滿70歲的長者,或是一年內出現非自願性體重減輕大於5%的65歲以上老年人,需依照下列5個項目來評估「衰弱」情形。

當下列5個項目,符合1~2項,屬衰弱前期,建議調整飲食、運動、每年追蹤;若超過3項,就為「衰弱」表現,需要前往老人醫學門診進行整體性評估。

1.速度緩慢

行走6公尺時間大於7.5秒(即每秒小於0.8公尺)。

2.無力

慣用手最大握力,男性小於26公斤、女性小於18公斤。

3.體重減輕

體重較前一年減輕超過4.5公斤。

4.疲憊

過去一星期超過3天,做事情感覺費力或無法出門。

5.低活動

男性一星期消耗卡數小於383卡,女性一星期小於270卡。

延緩衰弱的方式

林純聿在此呼籲,民眾應積極面對「老」的來臨,在衰弱前先行改變生活作息、維持均衡的營養與適當的運動習慣。

評估為衰弱前期的長者,在無腎臟病等疾病的考量下,建議每天補充蛋白質(以體重每公斤補充1~1.5克的標準計算),並自行練習抬腳、抬臀、站、走等肢體肌力訓練,增加肌力避免肌少症,再進行定期健檢,評估身體狀況,以享有健康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