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9成5青少年資安不設防 網安知能待加強

青少兒會留意避免在網路上給他人自己的個資,卻對於上網或使用手機由平台機制所留下的數位足跡毫不設防。(Carl Court/Getty Images)
青少兒會留意避免在網路上給他人自己的個資,卻對於上網或使用手機由平台機制所留下的數位足跡毫不設防。(Carl Court/Getty Images)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10月23日公布青少兒個資隱私與上網調查顯示,九成五青少兒有上網經驗,每週使用手機時間達25.91小時,雖會避免在網路上給他人個資,卻對上網或使用手機留下的數位足跡毫不設防,分辨陌生網友的能力也待加強。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建議,上網應三思而後分享、網安知能教導不只針對兒少,還應包括學齡前兒童及樂齡族。

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政大廣電系教授黃葳威,公布「2019台灣青少兒個資隱私與上網趨勢報告」。調查發現,國小三年級至大學三年級學生(8至22歲)超過九成五有上網經驗,每週使用手機25.91小時,最常使用的網站依次為Google(41%)、Youtube(35.6%)及Facebook(12.5%),上網主要是為了看影片、聽音樂、玩遊戲、使用社群網站。

這項調查針對152所大學及高國中小學,共發出1萬5千份問卷,回收1萬4,145份問卷。黃葳威表示,青少兒會留意避免在網路上給他人自己的個資,卻對於上網或使用手機由平台機制所留下的數位足跡毫不設防。青少兒對使用路徑上暴露的個人瀏覽網頁紀錄,成為平台的行銷對象卻毫不自知。對陌生網友的分辨也不及格,亟待加強。

搜尋即為社交,搜尋就是一場公開的社交行程,網路平台有責任揭露其會記錄並使用,作為行銷分析。黃葳威提出STEPS建議,上網為日常,節制、三思而後分享;網安知能教導,加強對家長、樂齡族、青少兒教導,因材施教;留心個資隱私,搜尋自己的網路紀錄,審慎面對上傳變永恆的現實,可使用匿名輔助電子郵件,避免採取同一密碼;管理數位足跡,善用網路平台隱私機制,並管理個人瀏覽清單,停用或刪除不需要的休眠帳戶。

立委邱志偉表示,青少兒使用手機及上網的頻率高,但是對自己的個資被網路平台蒐集使用卻無保護意識,產生很多個資洩漏問題,或被其他平台不應當的使用,政府亦無有效的防患措施,將和立法院的同仁一起努力,把數位足跡的使用,做更明確規範,推動相關法案。

有業者推出手電筒App,居然要求使用者輸入相機、相片、通話資訊等,立委王育敏表示,跟App關聯不高的資訊,應從法律面依使用比例原則限縮App業者蒐集個資的範圍;同時也應要求業者明列使用條款的警告,揭露下載風險、使用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