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幫夫人站地攤的清華校長

被譽爲清華「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先生。(公有領域)
被譽爲清華「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先生。(公有領域)

文/宗家秀
1948年12月,許多知識分子都面臨了一個人生選擇:是跟國民黨走,還是留在中共統治下的北平?

梅貽琦校長離開清華大學那天,在學校門口碰到了教授吳澤霖,吳教授問他是不是要走,梅貽琦說:「我一定要走,我的走是為了保護清華的基金,假使我不走,這個基金我就沒有辦法保護起來了。」

放棄校長特權

梅貽琦是首批清華招考的留美公費生,也是南開創辦人張伯苓的得意門生。他自幼熟讀經史,且善背誦。據他同仁回憶,梅貽琦曾說,「假如我們之中有誰背誦任何中國古經傳有錯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節。」

1931年上任清華校長後,梅貽琦主動放棄校長的諸多特權。電話費、每月兩噸煤的費用、免費米麵供應、家傭薪水等,本應由學校支付,但他一律自付。在西南聯大,他和普通教授一樣租住廉價簡陋的平房,房間非常狹窄。

梅貽琦寫報告、公函都用廢紙的反面。他很少用校長專車,基本是安步當車,也絕不允許自己的家人公車私用。他絕不沾公家一分錢的便宜,不在多少,他認為,「這是個觀念和制度的問題」。

梅貽琦的生活一直清苦節約,有時連青菜也不買,常常吃白飯拌辣椒。在西南聯大外出考察工作時,當地政府款待他,他日記中這樣記載:「菜頗好,但饢肉餡者太多,未免靡費爾。」

替夫人站地攤差點遲到

1939年,西南聯大有一批學生要畢業,邀請梅貽琦講最後一課。梅貽琦欣然接受,定好了上課時間。快上課了,一向嚴謹守時的梅貽琦還沒有到。

同學們正在想他會不會有什麼意外,教室門突然就開了,氣喘吁吁的梅貽琦跑進來,走上講臺,還在大口地喘著氣呢!

梅貽琦對下面的同學解釋說:「我剛才在街上替我內人的糕點攤守攤,她去進貨了。我和她說好了八點有課,她七點半還沒回來,我只好丟下攤,就跑來了。不過還好,今天點心賣得特好,有賺錢啊!」

說完,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同學們卻禁不住流下了眼淚,個個心裡發酸。

1941年7月某天,梅貽琦身在成都,突然接到西南聯大來電,請他回昆明參加教育會議。一位航空公司朋友得知後,為他聯繫了機票。

會議當天,梅貽琦沒有回來,學校急壞了,臨時準備了一份他不參加會議的議程。可就在開會前20分鐘,風塵僕僕的梅貽琦匆匆進了會場,一臉的歉意。

原來,雖然梅貽琦預定了機票,但走之前三天,他突然有了一個乘郵政車的機會,他覺得能給國家省下好幾百塊錢,就毫不猶豫把機票退掉了。沒想到,郵政車半路拋錨,他不得不連夜轉車,差點誤了會議。

抗戰期間,梅貽琦用各種方法保證全校師生不斷糧,組成清華服務社,用生產盈餘補助清華同仁生活,年終時,還給大家多發了一個月的工資。他自己家卻寒酸不已,不得不讓夫人擺地攤貼補生活。

其夫人賣糕時穿著藍布褂子,自稱姓韓而不說姓梅,但後來人們還是知道了梅校長夫人挎籃賣定勝糕的事。

1939年,梅貽琦全家在昆明東寺街住所合影。後排左為梅貽琦、韓詠華夫婦。(公有領域)1939年,梅貽琦全家在昆明東寺街住所合影。後排左為梅貽琦、韓詠華夫婦。(公有領域)

醫藥費和喪葬費
都自付不起

梅貽琦通常將自己每月的薪水分成三份,一份給父母,一份給弟弟們,一份給妻子和孩子,自己則清貧如洗。韓詠華說,她在家一輩子都沒有財政權,「他給多少錢我就過多少錢的日子」。

1962年5月19日,73歲的梅貽琦病逝於台大醫院。住院時,他有一個隨身攜帶的手提皮包,住院後一直放在床下一個隱祕處。後來祕書將皮包啟封,所有人都口瞪目呆:裡面一筆筆清清楚楚地列著清華基金帳目,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更令人心酸的是,兩袖清風的梅貽琦連醫藥費和喪葬費都自付不起,後來清華師生通過捐款,才償還了這筆錢。原國民政府教育部長蔣夢麟為其撰碑文,稱讚梅貽琦「一生盡瘁學術,垂五十年,對於國家服務之久, 貢獻之多,於此可見。其學養毅力,尤足為後生學習楷模」。◇

被譽爲清華「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先生。(公有領域)被譽爲清華「永遠的校長」的梅貽琦先生。(公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