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外銷內需兩頭空 陸服裝業陷困境

中國服裝業經歷美中貿易戰、疫情,目前仍處於困境。圖為福建晉江一家服裝製造廠。(STR/AFP/Getty Images)
中國服裝業經歷美中貿易戰、疫情,目前仍處於困境。圖為福建晉江一家服裝製造廠。(STR/AFP/Getty Images)

【記者張玉潔/綜合報導】中國服裝業經歷美中貿易戰、疫情,目前仍處於困境。中共今年多次提出要「雙循環」,讓出口企業擴展內銷市場,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內銷環境存在諸多問題,企業轉內銷絕非易事。

據中國媒體11月1日消息,僅根據中共海關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境內的服裝零售額同比下降16.9%,出口額同比下降12.9%。

內銷外銷雙重標準 內循環不易

一位經營製鞋和服裝外貿工廠的業者表示,外貿廠做內銷並不容易。他認為中國國內市場存在幾個問題。首先,中國外銷和內銷的產品標準不同——內銷工廠的生產標準低,而外貿企業在國際品牌的要求下必須在設備、生產流程、技術、品質、管理等方方面面符合國際標準,這些外貿產品的成本比中國品牌高出1/3。

在銷售方面,要在中國新建銷售管道絕非易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另外,這位業者在淘寶上開店發現,中國內銷工廠的山寨產品使外貿企業沒有優勢,淘寶已經變成了「比拚價格」的地方。

中國層層收稅 商業環境無信用

中國最大的西服生產企業「大連大楊集團」總經理表示,最近一直在尋找新客戶,「企業就像回到了40年前白手起家的時候。」他認為,外貿企業做內銷的成本並不低,一方面在中國開店的成本要高於海外銷售,另外中國徵收增值稅,層層收稅提高了服裝產業鏈上的交易成本,推高了產品最終單價。

另外,外貿訂單有信用證和托收做保障,貨品運出之前有完整的檢驗報告,只要產品合格,客戶不會拖欠;外貿客戶破產了,有出口信保公司信用保險這樣的保障。而中國的交易缺乏信任,最近西安金花商場破產,公司上百萬的欠款很難要回來。這位經理表示,「訂單沒有漲很多,現在國內市場服裝消費也不理想。」

服裝業「去中」加速

德國之聲10月31日報導,從美中貿易戰開始,企業生產線就在加速離開中國,也包括中國本土企業,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成為熱門市場。

比如,美國卡駱馳鞋業公司(Crocs)在越南新建了能容納數千人的工廠,生產專供美國市場的產品。在2019年底,越南向美國出口的鞋子比2年前增加了30%,而中國對美國的鞋類出口則下降了15%。

諮詢公司環球資源(Global Sources)的越南經理武文謙(Khiem Vu)表示:「諸如箱包、眼鏡、服裝、家具、電子產品等在中國被徵收高關稅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其越南供應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競爭力。」

臺灣製鞋產業近幾年已陸續移轉至東南亞,不過中國大陸整體產能占比仍在10%以上,寶成在中國產能占比約13%,豐泰為11%,鈺齊約30%。

據悉,從2017年至今,相繼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國際知名品牌包括Forever 21、New Look、Old Navy、Esprit、Earth Music & Ecolog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