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混亂的神話與傳統的哲思(二)

建於西元前5世紀,位於希臘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殿(Parthenon),是古希臘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廟。(/Shutterstock)
建於西元前5世紀,位於希臘雅典衛城的帕德嫩神殿(Parthenon),是古希臘奉祀「雅典娜」女神的神廟。(/Shutterstock)

文/Arnaud H.
混亂的神話與傳統的哲思(一)

可能不少華人讀者對西方神話了解得不多,因此這裡僅以人們最為熟悉的雅典娜(Athena)和阿波羅(Apollo)適當舉例。

很多人都知道,雅典娜經常被稱作「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這是因為在一個廣泛流傳的版本中,雅典娜與好友仙女帕拉斯(Pallas)練習格鬥時不小心誤殺了她。雅典娜非常悲傷,為了紀念逝去的摯友,她便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帕拉斯·雅典娜」。

但在另一個的版本中,被雅典娜殺死的帕拉斯是個男性巨人(Giant),由於反抗宙斯的統治,在癸干忒斯戰爭(Gigantomachy)中被雅典娜殺死。

還有版本說雅典娜殺死的是另一位也叫「帕拉斯」的提坦神(Titan,也譯作「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的古老神族),與癸干忒斯戰爭毫不相干。

奧地利維也納議會前之「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雕像。(jorisvo/Shutterstock)奧地利維也納議會前之「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a)雕像。(jorisvo/Shutterstock)

當然,希臘神話中還有更多的說法,相傳雅典娜原本就叫作帕拉斯,由於雅典人對這位女神的廣泛崇拜,她的名字也就變成了「帕拉斯‧雅典娜」,意思是「雅典的帕拉斯」,與旁人完全無關……

這些紛繁複雜的版本可以說讓人無所適從。被稱作「福玻斯·阿波羅」(Phoebus Apollo)的文藝之神、光明之神、太陽神在名字上也有諸多混淆。而且在希臘神話中,即使是太陽神這個身分,也都存在著不同的人物。

在十二提坦神時代,大地女神蓋婭(Gaia)和天空之神烏拉諾斯(Uranus)之子許珀里翁(Hyperion)原本是司管光明與太陽的神靈,但當他的兒子赫利俄斯(Helios)出現在神話中時,人們就開始把兩者混為一談。因為赫利俄斯每天駕著太陽車划過天空,給世界帶來光明,也是太陽神。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希臘神話中各類版本不斷疊加,很多人又把赫利俄斯與宙斯之子阿波羅混淆了……

這些混亂的神話版本所帶來的弊端,如果僅局限在弄不清楚誰是誰這方面,還不至於給人類道德帶來多麼嚴重的破壞。但隨著文人和民眾根據個人喜好隨意編撰故事,文化便被推下了更加危險的深淵。

文藝工作者為吸引流量,所做的事情與古希臘時代的同行如出一轍,在影視、文學、藝術領域大肆宣揚這些負面的東西……兩相比較就能發現,被篡改了的希臘神話其實相當於古代的「現代派」思想,而並非真正的傳統。

人類文明的維繫始終遵循著一定的道德規範,否則就將被毀滅。這是神的意志,歷史的規律,社會的必然,其實也是人心深處的訴求。那些充滿敗壞意味的「文化」對人的刺激只是一時,終究無法長久。所以在西元前五、六世紀進入鼎盛階段的古代希臘,僅維持了一百來年的繁榮,就在各種負面思想的折騰下逐漸走向沒落。從外在的表現看,當人心變得陰暗之後,人們視狡詐為聰明與榮耀,視正直為愚蠢和恥辱。在人心魔變的過程中激發了大量的矛盾,連綿不絕的內戰不斷削弱希臘各城邦方方面面的實力,最終隨著羅馬的崛起,在西元前二世紀退出了歷史舞臺。

當然,這裡寫得很簡單,但實際上具體的歷史過程是極其複雜的,單憑那些大大小小、絡繹不絕的戰爭名目,就足以讓人眼花撩亂了。無論從地理位置、社會形態、經濟結構等諸多方面都能分析出古希臘敗落的外在原因,但一切也都與人心聯繫在一起。在歷史上,魔變的人心導致錯誤的判斷與決策,最終招致毀滅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古希臘人看似被古羅馬人打垮,但在這表象的背後,也體現了墮落招致毀滅的天意。

在古羅馬文明早期,最初的神祇沒有個人經歷、婚姻或兒女。他們完全不像希臘的神,早期的羅馬神顯示出的只有靜態的神性,而沒有希臘神話中的那種人情化的性格與行為,顯得更為正經,因此關於他們的活動也沒有多少紀錄,這也造成了今天人們對羅馬神話了解得相對較少。

由於羅馬人吞併了古希臘的土地,便吸收了希臘留下的文明,所以在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中,人們習慣於用羅馬神去對應神職相近的希臘神,以致於後來希臘神與羅馬神相互混淆,出現了相同的神只在名字上採用兩種翻譯的情況。

阿波羅(Apollo)雕像(局部),是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塑作品,高2.24公尺,製作於古羅馬時代,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Gilmanshin/Shutterstock)阿波羅(Apollo)雕像(局部),是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塑作品,高2.24公尺,製作於古羅馬時代,現藏於梵蒂岡博物館。(Gilmanshin/Shutterstock)

隨著歷史的發展與民族、文化的不斷融合,古羅馬人受古希臘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逐漸也開始編故事了……。在「成、住、壞、滅」的規律下,古羅馬同樣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敗落。當敗壞了的觀念變成了民俗,甚至形成宗教形式的時候,其道德破壞力是驚人的。比如從希臘傳到羅馬的「酒神節」(Bacchanalia),很早就變異成一種以酗酒狂飲和縱慾濫交為主旨的邪惡慶典,卻被人賦予了「神聖」的名義,哪怕在西元前186年被羅馬官方禁止後,仍然在地下祕密活動了很長一段時期。

然而,無論名稱多麼冠冕堂皇,哪怕打著「神」的旗號,敗壞了的事物都無法長久,甚至會遭到天譴。我在《解讀文藝復興之後兩百年間的美術》一文中曾列舉過龐貝古城(Pompeii)因為道德敗壞而被澈底毀滅的例子,本文就不再贅述了。

雖然這裡一直講的都是文化敗落方面的內容,但其實人類的文化是陰陽、正負同時存在的。後面我們會談到一些古希臘文化中正面、璀璨的部分,只不過人的文化本身就是正、負混雜的,這就造成了後世正、邪難辨的情況。敗壞後的希臘文化中有很多部分其實就是留給人類起負面作用的。後期的古希臘因為道德敗壞而被毀滅了,但古希臘諸國退出歷史舞臺並不等於文化的滅絕。那個東西的生命力猶如野草般頑強,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延續至今,仍然在起著作用。(未完,週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