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雲嘉屏

國旅爆發衝擊生態 小琉球生物種類銳減八成

小琉球珊瑚礁劣化最嚴重。(中央社)
小琉球珊瑚礁劣化最嚴重。(中央社)

【記者鄭宜芬/臺北報導】疫情趨緩國旅大爆發,衝擊小琉球生態環境,根據屏東縣政府委託學界調查發現,因極端氣候降大雨、觀光旅遊、島上廢水排放等,小琉球珊瑚覆蓋率及潮間帶受到重創,比墾丁還要嚴重,且近年的生物種類及數量銳減高達八成。最近幾週遊客又大量登島,令學界相當擔憂。

屏東縣政府委託中山大學、海生館等團隊調查發現,小琉球潮間帶因觀光過度發展,造成生物種類及數量銳減,尤其今年初乾旱加上夏季大雨,造成棘皮動物如海參、陽隧足、海膽,因受不了環境劇烈變動而大量死亡。其中肚仔坪的海參估計死亡超過5萬隻;梅氏長海膽死亡數量可能高達30餘萬隻。

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指出,小琉球環島沿海珊瑚覆蓋率2020年降至20%左右,遊憩活動密集區更是低到10%以下,珊瑚覆蓋率縮減超過一倍,且較遊客密集的墾丁國家公園的珊瑚覆蓋率30%左右更為嚴重。

學者們提出四項建議:一、建立有科學基礎之管理措施,減少人為影響;二、改善島上排水系統,減少雨水及生活廢汙水排入潮間帶;三、加強對敏感生物的研究,提出合適的保育做法;四、建立生態的「韌性」(Resilience),讓生態系統遭遇自然、人為干擾或創傷後,盡速恢復自我修復的能力;建議透過科學調查尋找適合的區域作為核心保育區或生物微避難所,增加棲地韌性。

屏東縣政府也強調,已持續委託研究團隊針對小琉球潮間帶進行科學調查,並調整相關管制措施,目前規劃降低人為因素對環境衝擊,包括增設導覽線建置、禁止每年4月1日至6月15日的繁殖期夜間導覽及禁止寵物進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