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多國參與 臺大最新研究心肌梗塞確診僅需1小時

臺大醫院26日舉辦「加速改變全球心肌梗塞診斷流程記者會」,公布跨國研究團隊成果,以新檢驗試劑,制定出在1至2小時能夠確診的國際標準流程,縮短檢驗時間、避免急診壅塞。  (臺大醫院提供)
臺大醫院26日舉辦「加速改變全球心肌梗塞診斷流程記者會」,公布跨國研究團隊成果,以新檢驗試劑,制定出在1至2小時能夠確診的國際標準流程,縮短檢驗時間、避免急診壅塞。 (臺大醫院提供)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據統計,有1成胸痛病患會到急診室候診,但當中僅10%病患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確診檢驗時間至少3小時。臺大醫院26日公布跨國研究團隊成果,以新檢驗試劑,制定出在1至2小時能夠確診的國際標準流程,縮短檢驗時間、避免急診壅塞。

臺大醫院26日舉辦「加速改變全球心肌梗塞診斷流程記者會」,發表一項結合11個國家、32個研究團隊合作,經蒐集3萬0066筆資料的的史上最大心肌梗塞流程研究。

該項跨國研究發起者、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李建璋說明,胸痛是急診所有就診病患的就診原因之一,約佔所有急診就診病患的10%,但最後只有10%的病患會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過程中需檢驗「心肌旋轉蛋白」,這種蛋白能在急性心肌梗塞發生時,從心肌壞死釋放到周邊血液發現。

李建璋說,傳統心肌旋轉蛋白檢驗較不敏感,在急性心肌梗塞後3至6小時才能偵測到,也就是說每位胸痛患者需要在急診室等待超過6小時以上,才能知道結果,慢長的等待時間長造成急診擁擠,急診室患者死亡率也增加5%,近年更因為(武漢肺炎)疫情,急診室待越久,染疫風險也跟著增加。

2015年歐洲研發出「高敏感心肌旋轉蛋白」試劑,同時制定出目前普遍使用的心肌梗塞流程,需要在0小時及3小時檢驗兩次心肌旋轉蛋白濃度的「0/3」小時流程。

因新檢驗試劑非常靈敏,臺大醫院先是與日本順天堂醫院合作,發現即便在3小時內使用,仍有一定的準確性,但並無縮短1小時的「0/1」流程與3小時的「0/3」流程的對照比較研究,而開啟這次跨國團隊研究的發起契機。

經臺大與跨歐美11國、32研究團隊,從3萬0066筆的研究資料中分析發現,普遍使用「0/3」小時心肌梗塞診斷流程,有較高的心肌梗塞誤診率,每1000個急性胸痛病患,用「0/3」流程會有15個被誤判為正常,使用「0/1」或「0/2」小時的加速流程只有3位會遺漏診斷。

李建璋補充說明,因為3小時流程的判斷臨界值設的較高,因此較可能遺漏確診者,但若設為1小時,臨界值就不用設那麼高反而更準確,另外,李建璋表示,若採取新的流程不僅能讓患者及早進行後續臨床處置工作,有效提升存活率,也可省去不必要的等待。

研究已刊登在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該年鑑為美國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高的的三大期刊之一,預計能帶動指南改寫、急診室心肌梗塞診斷流程再造、以及新一代超敏感心肌旋轉蛋白檢驗的加速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