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孩童誤吞毒物 3天就1件

家長應把藥物、錢幣、鈕扣電池、洗衣膠囊等物收好,避免小孩誤食。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家長應把藥物、錢幣、鈕扣電池、洗衣膠囊等物收好,避免小孩誤食。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長庚兒少保護中心10日公布最新研究,近五年間,平均每3天就有1名孩童因誤食毒物急診,尤其最常發生在家中及5歲以下的孩童身上,其中以誤食「藥物」占四成最高,非藥物的「殺蟲劑」也占比近一成。而在送醫個案中,有兩成需住院治療,3.6%甚至住到加護病房,提醒家長應把鈕扣電池、洗衣膠囊等零散物收好。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研究顯示,2011年到2015年間,18歲以下共有590人因誤食毒物被送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其中男孩309名(52.3%)、女孩281名(47.7%);平均年齡5歲;小於11歲的病患大多數是男性,11~17歲患者大多數是女孩;平均每3天就發生1件;高達95%發生在家中;下午6時至晚上12時發生率最高(42.2%)。

誤食的毒物中,以藥物占最多(41.4%),殺蟲劑(9.5%)則是最常見的非藥物毒物誤食。平均急診停留時間為5.45小時;101名孩童(17.2%)需住院,其中21例(3.6%)需到加護病房;所有患者均存活。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9年2月的《台兒醫誌》。

林口長庚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表示,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例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李嶸分享,今年元旦值班時,自己就在短短8小時內收治3起孩童誤食乾燥劑、老鼠藥,及將50元硬幣誤塞於口中案件,所幸經處置後都無性命危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醫師吳昌騰也分享,先前收治一名17歲少年,因大量誤食祖母放在咖啡瓶內的優碘,造成缺氧、低血壓和心跳過緩,送急診並進入加護病房治療,在積極治療後健康出院。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醫師葉國偉建議,家長平日應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二次灼傷。◇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10日公布最新研究,近五年間,孩童誤食毒物的急診案件,平均每3天就有1件。長庚兒少保護中心10日公布最新研究,近五年間,孩童誤食毒物的急診案件,平均每3天就有1件。(長庚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