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珠玉比麟兒

薛湘靈的觀點看這件事情: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自身具有美好的德性,並非完全依賴玉石的作用。(國立故宮博物院)
薛湘靈的觀點看這件事情: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自身具有美好的德性,並非完全依賴玉石的作用。(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李宥萱
《鎖麟囊》是我最喜歡的京劇之一,劇中描述富家小姐薛湘靈在出嫁當天遇暴雨,為了避雨,花轎暫停在一個叫做春秋亭的亭子避雨。同時,巧遇也在同一天出嫁、同在春秋亭下避雨的新娘趙守貞。

在花轎中的薛湘靈聽到鄰轎的新娘發出的哭泣聲,經詢問才知道那新娘因為貧困,沒有嫁妝陪嫁而哭泣。善良的薛湘靈便將父母送給自己寓意生子的鎖麟囊贈送給趙守貞,讓趙守貞得以順利出嫁。故事最後,薛湘靈逢難巧遇趙守貞,趙守貞得知薛湘靈的身分後知恩圖報的故事。

乍聽之下這個故事是個講述傳統背景下知恩圖報的故事,但是故事中還提出了一個讓人警醒的想法,引人深思。

薛湘靈在花轎中要求僕人將鎖麟囊贈送給趙守貞時,那名僕人見鎖麟囊珍貴,因此想勸退薛湘靈,推託說鎖麟囊是父母祝福薛湘靈來日能早日為夫家誕下麟兒的禮物,建議薛湘靈留下鎖麟囊,來日方能誕下麟兒。對應僕人的說詞,薛湘靈提出自己的見解,戲曲中僅用四句話簡單闡明了薛湘靈的核心理念:

「這都是神話憑空造,錯把珠玉當富豪。麟兒哪有神送到,積德才生玉樹苗。」

光看這四句,一般人恐會誤解成「破迷信、廢封建」。但要真正理解這四句話,需要從戲曲整體來看,薛湘靈認為只有增進自己的品德、多行善事才能獲得上天垂憐,誕下麟兒;只有從自身根本上出發才是正道。對於陪嫁品鎖麟囊,畢竟是身外之物,不應執著。

我們從反面想看看:如果薛湘靈真的聽從僕人的建議,留下了鎖麟囊。若她來日誕下麟兒,難道須全都歸功於當初留下的鎖麟囊嗎?鎖麟囊又豈能與一個人的品德相比?二者之間的價值差異何止千里。這些道理,薛湘靈自然明白,無奈身邊的僕人卻誤以為依靠鎖麟囊才能生下麟兒,難怪薛湘靈會覺得這種道理荒誕無稽,如同憑空捏造。

每每看到這段時,我總想起近年來,市面上、直播平臺的玉石商總以各種玉石擁有各自不同效能為噱頭進行販售。例如:紫水晶讓人思緒清晰、粉晶讓人人緣變好、黃水晶給人帶來財運……舌燦蓮花的銷售話術下,讓觀賞的人似乎真的相信買了這些玉石,就等於買了這些「附加效益」,於是,樂此不疲的掏出錢包購買這些玉石。

古代,君子總喜歡佩戴玉石。現代人購買玉石除了上述「附加效益」外,多少也有些附會風雅的意味。其實古人愛玉,並非只因為其外在美好,而是重其內涵,以玉作為品德的象徵,以佩玉在身,時刻提醒修養自己成為一個品格高貴的君子。

若用薛湘靈的觀點看這件事情:君子之所以能成為君子,是因為自身具有美好的德性,並非完全依賴玉石的作用。因此若將重點放在玉石會帶來什麼樣的效益,而忽視對自身的要求,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試問:假使君子若沒了玉石,難道就不是君子嗎?

言簡意深,大樂必易。綜觀《鎖麟囊》全劇,雖然背景在古代,很多場景在現代也諸多不合時宜。但是同樣的迷思卻不難在現代生活中一再發現,深具警惕意味,更烘托出「積德才生玉樹苗」的核心理念,這也是我喜愛《鎖麟囊》的原因。簡單的道理,卻是代代人都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