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中共病毒弱化 死亡率比流感低 醫籲解封

圖為臺北市內湖科技園區街頭中午人潮。 (中央社)
圖為臺北市內湖科技園區街頭中午人潮。 (中央社)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宣布,居隔縮短「3+4」(前3天居家隔離、後4天自主防疫)。有醫師表示,目前確診死亡率甚至比流感還低,不要怕這個病毒,走向放寬是必然。也有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就像流感,應停止無用、沒效率、擾民的防疫措施。

臺北仁濟醫院總院長李龍騰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表示,學理上COVID-19(中共病毒)是人造病毒,根本造不出有效疫苗與治療藥物;人工病毒會一直突變、但越變越弱,目前確診死亡率甚至比流感還低,所以「不要怕這隻病毒」,謹記口罩戴好、勤洗手、勿群聚,「再等兩個月、三個月這隻病毒就沒有了、自然消失」,所以放寬是必然。

不過,他表示,政治面來說,歐美、韓國、新加坡等國防疫規範放寬,死亡、重症人數反而降低,那是因為「其人民知識與態度普遍認為民生、經濟比病毒重要多了」,但臺灣有政黨攻防,執政中央有所顧忌,只好逐步解封,認同「緩放」政策,因為到年底就幾乎看不到這隻病毒了。

沈富雄:Omicron像流感 不必大陣仗

有醫師經歷的前立委沈富雄則在臉書貼文表示,指揮中心必須勇敢的就疫情做一個階段性總結,揮別過去的做法,做一些180度轉彎的戰略性宣示:Omicron雖與Alpha、Ddelta同屬新冠病毒,但疫情完全不一樣,Omicron疫情像流感,而過去臺灣從沒有啟用這麼大的陣仗對付流感,因此昨是反而是今非,應及時予以改正。

他強調,流感的年死亡數達4千人,目前Omicron的疫情相形之下完全在可控範圍。目前很多防疫措施不但績效不彰,而且因為量大,實在做不來,因此必須大幅修改。

沈富雄建議,確診無症狀照常生活;確診輕症在「照常生活」與「居家休息」二擇一(非照護、隔離、監控);如果中重症就住院。應停止無用、沒效率、擾民的防疫措施,例如匡列、疫調、隔離和實聯制等,不但沒用而且做不來。另外,老人可以打第三劑疫苗,但小孩可以不打。除非有疑似輕症,否則不必自找麻煩做快篩。

至於何時解封?他認為,當確診數七日平均線開始180度轉折時就可以開始全面解封,不必拘泥於多少人確診。「不要扭揑、萬般不願的接受共存,當Omicron變異株誕生的那一刻,它就決定要與人類共存了,由不得你我。」

沈富雄強調,全球除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在鐵齒拉不下臉外,大家都已接受或默認要與這病毒共存。

民眾:不怕與病毒共存 是怕被匡列

臺北補教業者李珮思告訴《大紀元時報》,許多人內心「不怕與病毒共存,而是怕被匡列,影響生活收入」,擔心被匡列而暫停工作,可能會隱匿躲避,「如果要跟病毒共存,為何不就乾脆一點?」

李珮思說,中央政策與地方執行不明確,只是讓民間為難。她個人立場認為,「疫情、確診沒那麼恐怖,醫療量能內,該吃藥、該休息」,此外,匡列政策不明確,民眾無所適從,建議全方位解禁前,政府要加大力度宣導「與病毒共存」的辦法,教大眾輕症在家如何用藥?不要什麼事都往醫院跑,避免醫療資源癱瘓。民眾表示,支持放寬防疫規範,但治療藥物、快篩要備足,既然要共存就要加強宣導。

她也向《大紀元時報》反應,其父親在北部某醫院開刀,因接觸該院確診麻醉師,在「14天後」因傷口復發再度急診入院,隔日被醫院告知遭「匡列」必須隔離,只能住「一人一室、一日6,500元~7,500元」的單人房。

李珮思質疑,為何院方沒即時告知被匡列的事?又因老人需要照顧,於是連老母親也一起被「綁」進單人房,不能替換休息。李珮思說,「只是被匡列,住單人房費用如何處理?」隔離政策缺完整配套,與醫院實務青黃不接,過度防疫手段已侵犯一般民眾就醫權利。

境內「3+4」境外也要一併放寬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質疑,密切接觸者既然是「3+4」,為什麼沒有染疫的外國入境者要「10+7」?「10+7」根本邏輯不通,確診就是確診,沒有染疫就是沒有染疫,無涉國家,頂多把高疫情的越南、印尼等個別國家嚴格處理就好。

國民黨27日召開記者會批,居隔「3+4」 問題一籮筐,居隔者3天期滿仍可能未收到通知單及防疫物資,基層人員忙翻天,且自主防疫期間,學生不能到校上課,家長卻可外出上班,民眾感到無所是從。此外,國內推出「3+4」政策,國外返台旅客卻都還要「10+7」,這樣的「神邏輯」讓外界摸不著頭緒。國民黨提醒,疫苗、快篩、藥物是因應新政策的「三寶」,應做充足準備,守護醫療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