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印太經濟架構未納臺灣 華日:不合理

《華爾街日報》社論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已三度表態美方將出兵協防臺灣,也許不是說錯話。(SAUL LOEB / AFP)
《華爾街日報》社論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已三度表態美方將出兵協防臺灣,也許不是說錯話。(SAUL LOEB / AFP)

【記者李怡欣、常懷仁/臺北報導】《華爾街日報》社論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已三度表態美方將出兵協防臺灣,也許不是說錯話,而是認真的;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未納入臺灣,才是拜登犯的大錯。對於IPEF未納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臺灣雖沒被列入,但可能是最大的槓桿,未來生產基地的移動,臺商可能扮演最大的角色。

拜登23日表示,願在中共攻臺時出兵保衛臺灣,該篇社論表示,拜登或許是刻意這麼做。報導指,習近平意識到美方可能介入,英國、澳洲和日本也可能響應,也許會審慎評估侵略臺灣的成本。

文章提到,面對中共軍事擴張,需要規模更大、更快速的武裝臺灣計畫,「別等到侵略開始才提供足夠武器」這是俄烏戰爭的啟示之一,呼籲現在就給臺灣足夠武器,才能真正起到戰略嚇阻效果。

此外,美國推動IPEF,首批成員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澳洲等13個國家,目的是抗衡中共在印太地區與日俱增的經濟影響力。《華爾街日報》主筆認為,臺灣不在IPEF內「很奇怪」、「如果你試圖展現美國對這地區投入甚深,那將臺灣排除在外根本就不合理。臺灣是經濟強國,其參與將有助任何貿易或供應鏈協定。」

雖然,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說明,美方正尋求深化與臺灣經濟夥伴關係,包括在半導體與供應鏈等高科技議題上。但該社論認為,美臺加強經貿往來並不構成IPEF排除臺灣的理由。此外,IPEF欠缺野心也令人失望,因為架構不含降低關稅或貿易壁壘等有助世界經濟的內容。

謝金河:臺灣可能是最大槓桿

對於IPEF未納臺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這份名單包括原在RCEP的11個國家,也包括以日本為主的7個CPTPP國家,唯一的差別是美國用更大的網把這些國家框在一起,還有就是中國被圈在外面。

而臺灣沒有在第一輪創始成員國名單中,謝金河說,這其實在預料中,美國可能不想太刺激中國(共),臺灣可能也要開始思考未來的世界經濟,該如何「選對邊站」;美中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金融戰,很多中小型企業紛紛離開中國生產基地,但這次上海封城,大型電子代工集團生產缐都在中國,多已表態要移往越南、印度,「可預見在未來10至20年,東協及印度會成為下一個生產基地」。小型臺商移動快,大型臺商似乎很難掙脫。

謝金河提到,拜登訪問日韓,穩住半導體產業,全球重要半導體聚落,從台積電以下,都在美國陣營底下,且宣布印太經濟框架外,還有四方會談(Quad)未來角色可能很重要。

最後,謝金河表示,臺商深耕中國30年,接下來勢必有更大的變化,這次印太經濟框架沒有臺灣的位子,不過臺灣可能是最大的槓桿,未來生產基地的移動,臺商可能扮演最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