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專家:IPEF其實是為臺灣量身訂作

美國將在潔淨能源、減碳與促進高薪工作的基礎設施方面,尋求與成員國的共識。(中央社)
美國將在潔淨能源、減碳與促進高薪工作的基礎設施方面,尋求與成員國的共識。(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

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日前正式啟動,該架構旨在降低中共在印太地區的經濟主導地位,不過臺灣卻被排除在首輪名單之外。專家表示,IPEF其實可說是為臺灣「量身訂做」,該框架關注晶片、技術安全,都是臺灣強項、臺灣不可能排除,所以美國其實是想單獨與臺灣談判。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東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創始成員國包括美、日、韓、澳、紐、印度、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與汶萊,再加上最新表態加入的斐濟,目前已經有14個成員國加入。

這些國家約占全球生產毛額(GDP)的40%,已超越中共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約占全球30%)。

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不同,IPEF並非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涉及降低關稅或市場准入(market acces)議題。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長劉孟俊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RCEP主要內容為降關稅,是比較粗淺的經濟整合,由於成員國多為發展中國家,關心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最終能獲共識的部分不多;而CPTPP則是讓各成員國之間,投資和服務的相關準則一致化,並階段性地廢除出口關稅。

IPEF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多邊合作框架協定,強調參加的經貿夥伴以建構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共同願景為前提進行合作,框架協定較類似政治性宣言,不具法律約束力。

第二部分則是單獨議題取向模組(module)談判,各國可自主選擇加入符合自身經貿利益的談判模組,而個別模組的談判進程也不會一致,這樣的模式也被稱為「菜單模式」(menu approach),各國各取所需。

IPEF的範圍則涵蓋四個面向,包括連結經濟、韌性經濟、潔淨經濟與公平經濟。在連結經濟上,美國表示將建立數位經濟的高標準規則,包括資料跨境移動標準,同時希望解決線上隱私保護等問題。而在韌性經濟方面,美國打算提升共同預測能力,以防止供應鏈的斷鏈風險。

至於潔淨經濟部分,美國則將在潔淨能源、減碳與促進高薪工作的基礎設施方面,尋求與成員國的共識;最後是公平經濟,美國表示將尋求制定與執行符合「公平經濟」的稅收、反洗錢及反賄賂制度,相關規定將包括成員國之間必須履行交換稅務資訊的義務。

劉孟俊表示,美國會這樣設計架構,應該是為了省去說服國會議員的政治資本,IPEF傾向以國際合作模式進行,不一定要經過國會批准便可生效執行,因此時效性會快很多,彈性也會更大,而且談判都是以美國為中心,最符合美國利益。

晶片技術是臺灣強項 不可能排除在外

雖然臺灣被排除在IPEF首輪名單之外,不過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1日與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宣布啟動「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目標在探索深化經貿關係的具體途徑,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推進貿易優先項目,並促進創新,為美臺勞工與企業帶來包容性經濟成長。

立委趙天麟表示,臺美21世紀貿易的各項倡議項目,都與IPEF對接,見證臺灣是全球供應鏈不可獲缺一環,也為未來加入IPEF提供強而有力的基礎。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IPEF並非傳統貿易協議、也非投資協議,美國設立IPEF的真正重點也不在於追求經濟利益,而是用於掌控供應鏈安全、網路安全、晶片安全與技術標準,防止高新技術流入中國。

他表示,美國為了對抗中共的「一帶一路」,所以把東南亞納入IPEF框架中,目前東南亞10國裡,只有親共的寮國、柬埔寨與緬甸被排除在外,未來當全球製造商把生產線遷出中國後,東南亞與印度可以成為生產基地的重心。

吳嘉隆表示,IPEF談的重點在於晶片與技術安全,這些都是臺灣的強項,「有可能把臺灣排除在外嗎?」美國其實是想單獨處理、給臺灣特殊待遇,所以IPEF幾乎可以說是為臺灣「量身訂做」,當然也包括韓國與日本,意指這是美國的地盤,美國會罩著臺灣,臺灣加不加入都一樣。

專家:美想與中經濟脫鉤 臺灣要看懂

他說,IPEF首輪未納臺灣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拜登在美日峰會的記者會上,已經說出會軍事介入臺海危機,如果現在再讓臺灣加入,會讓美中對立一下升高太多,將中共逼到戰爭邊緣。

他表示,過去30年外資大舉進入中國,現在要花5年、8年撤出也是正常的,所以美國正在推動與中國經濟逐步脫鉤,估算3到5年內,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將全部消失,屆時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將會全面消退,所以美國其實根本不需要跟中共開戰,只要從外部消耗、引誘中共大撒幣,就可以把中共拖垮。

他也提醒,臺灣的電子五哥(鴻海、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現在都還在大陸,撤出速度實在是太慢,應該要看懂美國的作為,就是要臺灣、韓國把供應鏈撤出中國,並逐步與中國經濟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