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科技要聞

美學者揭科技業腦控手段(上)

研究顯示,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在人們意識不到的狀態下,利用搜尋引擎的排名結果改變用戶的思想及行為。示意圖。(Tobias SCHWARZ/AFP)
研究顯示,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在人們意識不到的狀態下,利用搜尋引擎的排名結果改變用戶的思想及行為。示意圖。(Tobias SCHWARZ/AFP)
【記者Jan Jekielek/報導、賴意晴/編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及數據分析師艾普斯坦(Robert Epstein)表示,他與團隊透過廣泛的實驗及調查後發現,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在人們意識不到的狀態下,利用網路搜尋引擎的排名結果,默默的改變人們的決定,進而操縱大眾;他表示,研究發現,谷歌(Google)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至少改變了600萬張選票。

艾普斯坦於1981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並在2012年創立非營利組織「美國行為研究與技術研究所」(AIBRT),該機構主要進行促進全球人民福祉和功能的相關研究。艾普斯坦在4月7日接受英文《大紀元時報》節目專訪,談論他的研究成果。

艾普斯坦團隊近十年來不斷研究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在人們意識不到的狀態下,操縱著人們。艾普斯坦表示,這項研究在過去一年半裡取得重大進展。

他說明,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團隊人員在四個搖擺州招募願意接受觀察的人員,獲得他們的許可後,在其電腦安裝特殊軟體,使團隊能夠進行監控,觀察這些人在電腦上進行的與選舉相關的事情。當時共募集1,735名註冊選民,這些人包括保守派、自由派和溫和派,且占比相當。

艾普斯坦指出,團隊在這些受試者使用谷歌、微軟(Microsoft)網路搜尋引擎Bing、雅虎(Yahoo)、YouTube及臉書(Facebook)等網站過程中,保存超過150萬個「瞬間體驗」(ephemeral experiences)。

艾普斯坦解釋,「瞬間體驗」指的是人們在線上獲得的短暫性體驗,例如一個突然閃過的新聞快訊、搜索結果或搜尋建議等,像是YouTube突然跳出一連串的「建議觀看」影片,「這些東西影響著我們,但隨即就消失,不會儲存在任何地方,最後就澈底消失了」。

艾普斯坦認為該問題有兩個嚴重性,首先,這是最理想的操縱形式,因為人們不會知道自己正被操控;其次,政府當局無法及時追溯這些展示給閱聽者的內容,無法得知人們是如何被操縱。

搜索結果的影響超乎預期

艾普斯坦在2012年時產生一個好奇的想法:「人們在網路上進行搜尋的動作後,是否會信任搜尋結果的前幾名?搜索結果是否可以用來改變人們的看法?這些結果是否可以用來改變人們的投票或偏好?」因此,他在2013年初展開一系列實驗,研究包含著隨機性、納入對照組、具有平衡性及雙盲試驗等高研究標準。

艾普斯坦表示,研究過程會將受試者隨機分配到兩個組別,觀察在政治選舉中,搜索結果是否改變人們對候選人的看法。當人們點擊前幾個搜索結果時,他們將被導向至一個網頁,該網頁顯示的候選人將是被包裝良好的狀態,而其他候選人可能看起來非常糟糕。

艾普斯坦表示,他本以為透過這種方式,人們的投票偏好會改變2%或3%。但在第一組試驗中證實,此舉可把人們的投票偏好改變40%以上,他相當吃驚,接著讓另一組人員重複進行該實驗,結果發現偏好轉變高達60%。

艾普斯坦驚呼這樣的數據是「如此離譜」,表示這是一百多年來的行為和社會科學領域中,最大的影響之一。他說:「這些影響是瘋狂而巨大的,而且很可怕,因為人們通常未意識到他們正受到影響」。

人類思維被4家美國企業掌握

艾普斯坦表示,人們在這些實驗中的所有「瞬間體驗」,都是瞬間性且沒有書面痕跡,而這些內容幾乎完全由4家美國科技公司控制。他直言,該感到恐懼的部分是,實際上就是由少數高層控制這些影響力,他們不用對大眾負責,不用對美國民眾負責,只對他們的股東負責。

艾普斯坦認為,這些企業高層的手中,很大程度上掌握著改變人們思維和行為的能力,在勢均力敵的選舉中,他們有能力在一個個國家「選出贏家」。根據他們的研究,截至2015年前,世界上有逾25%的國家選舉受到控制,且是由谷歌的搜索演算法決定。這是因為所有人都使用谷歌的搜索引擎。

艾普斯坦進一步說,如此一來,搜尋引擎可以構建內容,從而改變意見、改變信仰、改變購買意願、改變投票,公司高層確實可以指派屬下去完成這件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