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歡慶原住民族日 仍需繼續推動原權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與原權運動前輩一起為記者會導覧展覽。(原民會提供)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與原權運動前輩一起為記者會導覧展覽。(原民會提供)

【大紀元訊】原民會今年攜手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合辦「原住民族原權論壇」活動,於8月1日圓山飯店舉行。原住民族正名「入憲」到「實踐」的歷史過程則於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北棟一樓展出,展出至10月16日。

「原住民族」非與生俱來的稱呼

年輕的原住民直覺反應生下來就是「原住民」,一般人聽起來很順耳的稱呼,400多年來在這塊土地上被不同的政權賦予不同的名稱,直到1984~1994年,一群原住民知識分子用毅力改變了這名稱。

1994年第三次修憲前夕,民進黨憲改小組將「原住民族正名與自治」列入朝野協商議題造成當局很大的壓力,緊接著,當時總統李登輝表態支持,首度以國家元首的身分使用「原住民」這個稱呼,讓國民黨也將原住民正名議題納入修憲草案。6月23日修憲前一個月,3,000多名原住民湧入總統府前舉行「入憲大遊行」,7月1日李登輝接見原住民代表,同月28日修憲通過,「山胞」一詞走入歷史,而代表尊重的「原住民」正式起用。

前考試院考試委員伊凡.諾幹與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當年都為臺灣大學的學生,1983年共同創辦了《高山青》雜誌,後來伊凡.諾幹到日本讀研究所,諾幹表示,前駐日代表許士楷當年曾為夷將寫過入學推薦信,但夷將選擇留在臺灣繼續走原權抗爭的長路。

原民會主委夷將當年與一群原住民上陽明山修憲大會會場爭取正名。(原民會提供)原民會主委夷將當年與一群原住民上陽明山修憲大會會場爭取正名。(原民會提供)

原民會持續爭取族人權益

臺灣原住民族權益的發展某些部分都較其他組織、國家來的快,例如:「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臺灣在2005年完成,聯合國到2007年才通過。另外語言發展法施行後,原鄉地區的政府機關、學校及公營事業,都可以選擇用當地的族語來書寫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