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中秋話月 三件關於月亮的神奇事

古代的典籍中,還記載著許多關於月亮的神奇事蹟,以超越人類思維的視角,詮釋著永恆不朽的月宮傳奇。(123RF)
古代的典籍中,還記載著許多關於月亮的神奇事蹟,以超越人類思維的視角,詮釋著永恆不朽的月宮傳奇。(123RF)

文/單宜揚、李翼雲
月亮的奧祕是人類認識宇宙的一扇窗,閃爍著造物主的智慧之光。

自從阿姆斯壯登月,宣稱沒有看到嫦娥、月兔,唯有一片黃沙廣漠之後,孩子們聆聽中秋節故事發亮的眼神中,常因此有著幾許游移不定的疑慮。

然而,宇宙時空是複雜的,人的眼睛是有局限的,肉眼看不到的東西不見得不存在。在古代的典籍中,還記載著許多關於月亮的神奇事蹟,以超越人類思維的視角,詮釋著永恆不朽的月宮傳奇。

中秋月的神蹟:桂子月中落

傳說在明月皎潔的中秋夜,月宮有時會落下一顆顆的「桂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秋夜神蹟。

唐代詩人宋之問到靈隱寺遊賞,寫下「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名句,而白居易「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的詩句,更為中秋夜月中落下桂子的傳奇留下鮮明的註腳。「桂子月中落」隱含著仙界與修行者的奇妙聯繫,勾勒出另一種境界的昇華。

然而,「桂子」到底是什麼呢?有人說是天上的吳剛砍伐桂樹時,掉落的桂樹果實。唐代詩人皮日休的詩寫了天竺寺的桂子雨,他想像:桂子應該是嫦娥在桂樹旁遊戲時,從天上丟擲下來人間的桂樹果實。

北宋景德年中進士、道士張君房曾經目睹天落桂子雨的奇景。那是他出任錢唐令期間發生的,那年中秋他夜宿月輪山寺,忽然山寺的僧人來報告說,附近的六和塔上方下起了桂子雨,他趕緊起身觀看,只見一輪圓月下,一團旋風快速旋動,如煙似霧,突然一顆顆小豆似的東西傾瀉而下。隔日一看,一顆顆桂子散落一地,桂子看起來就像牽牛花的種子,有黃、有白,聞起來沒什麼味道。

宋代僧人遵式在天聖五年的中秋夜,也在天竺寺遇上天降桂子的奇景。桂子大如豆、圓如珠,有白、黃、黑,帶有辛味,當時遵式還將其果實播種在樹林下,並作桂子之詩。

某年中秋夜,明代禮部尚書朱國禎在天台山寺看到了月中落下的桂子,他還叫隨身童子撿拾二升的桂子。那桂子大小如樟樹籽,無皮、中間有仁,顏色如白玉,帶有雀紋,可咀嚼出芝麻氣味。跟菊花混雜做枕頭,清芬襲人。散落在磚縫間的桂子,只要十天就能長成樹,葉子柔長,冬天仍然勁秀不凋。朱國禎將這些神奇的事蹟記錄在《湧幢小品》一書中,為後人了解神奇的月亮,留下了珍貴的線索。

唐人巧遇修月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連微醺中的蘇軾,也不禁好奇月亮的時空來源。

唐代《酉陽雜俎》中記錄了一段故事,描述兩個唐朝人在山中偶遇修鑿月亮的仙人。唐文宗大和年間,鄭仁本的表弟和王姓秀才到河南嵩山遊歷,他們穿林越澗,天色漸黑之後迷了路,正迷惘間,忽然聽到榛樹叢中傳來了打鼾聲。

他們撥開榛棘叢,只見一個身穿潔白布衣之人,枕著一個包袱,睡得正香。兩人上前將其叫醒問路:「您知道怎麼走上這附近的官道嗎?」那人抬頭看了他們一眼,沒有作答,又沉沉睡去了。

兩人再三呼喊他,那人才坐起來,轉頭對他們說:「過來吧!」兩個人於是靠著他坐下,並問他來自哪裡?

那個人笑著說:「你們知道月亮是由七種寶物合成的嗎?月亮的形狀像個圓球,月亮上的陰影,是日光照在它表面凸起的地方造成的。有八萬二千戶人家負責修鑿月亮,我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讓他們相信,白衣人還解開包袱,讓他們看裡邊的斧頭和鑿子等數件工具。包袱裡還有兩團玉屑飯,白衣人將玉屑飯送給二人,並說:「你們分吃了玉屑飯,雖然不能夠長生不老,但卻可以一輩子不生病。」

說完後站起身,給二人指了一條路:「只要順著這條路走,自然就可以走到那條官道上了。」說完,白衣人就不見了。

偶遇修月仙人的記載,後都把它視為傳奇故事,然而,當人類步入現代社會之後,卻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傳奇與事實都指向同一個答案:月亮可能是遠古神人創造的。

科學家發現月亮的「超常」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類對於月亮有了越來越多的發現。

首先,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發現,月球面對地球的一面是相當光滑的,而背面是粗糙的、密密麻麻的環形山,這些描述和故事中修月仙人所言不謀而合。

其次,一般天然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月球軌道卻是圓形的。我們知道,只有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是圓的。

再者,1969年,「阿波羅」十三號宇宙飛船在進入月球軌道的時候,設計實驗讓飛船的第三級火箭撞擊月球,放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震動時間約持續了三個小時,這情況就像用錘子用力敲擊大鐘,振動持續很長時間才慢慢消失。這個持續振動的現象讓科學家不得不推斷:月球內部可能是空心的。此外,科學家分析太空人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是自然界所沒有的純金屬礦。這些研究的發現,竟然意外的呼應了古籍裡修月仙人所說的──月球是由七種金屬合成的球體。

科學家與神學家誰站在高處

現代科學的發現,不斷證實著月亮的神奇,刷新人類對於宇宙、天體的認知。早在1970年7月號《旅伴》雜誌上,前蘇聯科學家瓦欣和謝爾巴科夫已經提出了「月球是巨型宇宙飛船」的月球起源之說,他們認為月球是一個受智慧生命控制的天體,實際是一艘中空的宇宙飛船。

這些現代科學的發現,與古籍的記載遙相輝映,不可思議的神巧合,其過程正如美國太空計畫的開拓者賈斯特羅(Robert Jastrow)的智慧名言:「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後,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坐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