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科技要聞

未來電動車靠「螃蟹」助跑?

殼聚醣,常見於蝦、蟹等海鮮動物的殼中。(Shutterstock)
殼聚醣,常見於蝦、蟹等海鮮動物的殼中。(Shutterstock)

文/記者施芝吟
近年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電池為電動車的重要零件之一,但它除了有起火風險外,也難以被分解。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研究團隊利用蟹殼,製造出能替代鋰離子電池、可回收又具成本效益的鋅離子電池。

科學界一直在研究該如何提高電池安全與環保效益,科學家們找到了替代品「殼聚醣」,它是一種來自於甲殼素的生物材料,包括螃蟹、蝦和龍蝦的外殼,算是海鮮的廢棄物,因此,不用擔心來源問題。

鋅離子電池是頗具成本效益且更安全的替代技術之一,馬里蘭大學材料創新中心主任Liangbing Hu表示,論地殼含量的話,鋅顯然比鋰還要更豐富,且鋅離子電池也更便宜更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型電池的開發當中,1千次電池循環後依舊有99.7%的電池健康度,相較鋰電池只剩下70~75%還要好上許多。

殼聚醣電解質更可以在5個月內被完全分解,之後就能回收剩下來的鋅元素,不過當然,團隊還是希望未來鋅離子電池所有零件都是可以被生物分解。

因此,如果這項科技成真的話,或許會成為未來電動汽車的電池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