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孩子故意唱反調,怎麼辦?

當大人能夠維持心平氣和,孩子就有機會逐漸往我們這個方向來,也回以心平氣和的口吻與態度。(Shutterstock)
當大人能夠維持心平氣和,孩子就有機會逐漸往我們這個方向來,也回以心平氣和的口吻與態度。(Shutterstock)

文/臨床心理師王意中
編者按:對立反抗的孩子,不只是容易暴怒,甚至屢屢挑釁師長,表現出種種情緒失控行為。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引教師看透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跳脫孩子設的陷阱,並針對問題,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法、輔導策略與正向管教技巧。

挑釁師長的小惡魔

「這位同學,請坐回你的椅子上。」

耀宇仍然若無其事似地繼續坐在桌子上,背對著科任老師,和大頭仔聊天。

老師又說:「這位同學,你有沒有聽到我在跟你說話?」

「是哪位同學啊?聽話一點嘛,趕快坐下來喲,不要再讓老師生氣了喔!」耀宇學起了老師的口吻,維妙維肖,班上的同學們笑了起來。

「你別鬧了啦!趕快坐下來啦!」大頭仔用手拉了拉耀宇的袖子,作勢要他坐下。

「你拉個什麼勁啦!手給我放開啦!」

兩個人邊拉邊嬉鬧了起來。

講臺上的老師出聲制止,「你們兩個到底在幹什麼?這位同學,你再不坐下來,後果就自行負責。」

「現在是怎樣啦!要告狀了,是不是?」耀宇轉過身,雙眼瞪視著老師,口中邊嚼著口香糖,邊問:「你知道我是誰嗎?」說著,從桌子上跳了下來,語氣咄咄逼人,「你知道我的名字嗎?你知道嗎?你知道嗎?要我跟你說我的名字嗎?」

「這位同學,你不要太過分。你現在是在跟誰說話,你覺得你現在這種態度對嗎?是誰教你的?」

「現在又怎樣啦,管到我父母來了?重點是,你知道我是誰嗎?一定要先知道我叫什麼名字,你才有辦法查到我爸媽是誰,連我的名字都搞不清楚,你還當老師呀!連做老師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還講了一大堆五四三。」耀宇不屑地數落著。

面對學生連珠炮似地回應,科任老師一時語塞,滿臉通紅。

孩子意圖站在制高點

在教室裡,有些孩子先發制人的刻意講話尖酸刻薄、帶針帶刺,不斷挑弄著老師的情緒水位。

其實,孩子是在進行一種試探,以讓自己處在一個制高點,好整以暇地對教室情境進行掌控。

過程中,老師如果沒有明顯的作為來加以約束、管制,漸漸的,當孩子發現自己的這些做法,足以讓老師陷入困境,便會變本加厲。

私下揭開孩子心態

為什麼這個學生總是故意惹你生氣?惹你生氣,對他到底有什麼好處?

孩子故意做出某些事,透過這些表現,來掌控我們的情緒與行為反應。

當我們刻意揭開孩子的「故意」心態,將有助於削弱孩子故意行為的力道。

這麼做,也是傳達給孩子一個訊息:我們知道你這麼做是為了什麼。

「我在想,你這麼做,是不是想要我在大家面前生氣,讓你覺得就如同你所預料的,自己可以影響我、支配我。但是,很抱歉,我不會隨著你的舉動而起舞。如果你有什麼話,請你試著好好的說。」

不過,請記得,這些話最好選擇私底下講。

不受到孩子刺激而產生情緒、行為的改變,才是我們站穩自己立場的一種方式。(Shutterstock)不受到孩子刺激而產生情緒、行為的改變,才是我們站穩自己立場的一種方式。(Shutterstock)

當心掉入陷阱

在討論對立反抗孩子的問題時,常常聽到有老師如此反映,「他真的是太過分了,他的態度真的讓人很生氣。我也是有情緒的人,雖然我很想控制自己,但是,誰受得了。更何況如果不壓壓他的氣勢、不教教他,這個孩子以後還得了。」

這一段話反映了: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孩子的行為所翻攪。這一點正符合對立反抗孩子想要挑釁大人、激怒大人的企圖。

我們的情緒反應,吻合了孩子的期待,因此也更強化了他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當我們被他激怒了,當我們越來越氣,反而更加強化他的對立反抗行為。

我想要激怒你,所以如果你被我激怒了,這一局,你就輸了──遊戲規則就是這麼簡單。顯然,我們不知不覺地踏入了對立反抗孩子設的陷阱裡。

不為所動,不受到孩子刺激而產生情緒、行為的改變,才是我們站穩自己立場的一種方式。

留意衝突臨界點

「我真的快被他氣死了,怎麼辦?」

當衝突來到臨界點,在這個當下,我們的憤怒油然而生,甚至已經快衝到頂點,我們可能脫口說出充滿刺激性的話,彼此的關係即將引爆。

很殘酷,也很現實,遇上對立反抗孩子,大人的抗壓性等於被活生生、血淋淋的搬上檯面,遭受孩子的檢驗。若我們明顯受到影響,孩子自會發現他的行為可以支配、取代我們。

眼看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一觸即發,如何在最後那一秒按下「暫停鍵」,這牽涉到我們對於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

你可以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漸漸上升,就像溪水的水位逐漸上升,已經探測到警戒點。憤怒的情緒即將滿水位,逐漸淹沒自己的理性,即將滅頂了,山洪快爆發了……整個憤怒的情緒快要滿出,淹沒兩個人的關係。

這時,請你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情緒能夠安定下來,先將自己的視線移開,減少面對眼前的刺激可能點燃的負面情緒。

若你還是怒氣難消,無法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與混亂的思緒,那麼,請你再次轉移注意力,先找其他的事情做,降低你的憤怒水位。

示範良性對話

想想看,今天我們所做的任何處理,無非是希望孩子能夠心平氣和地與我們對話,那我們何不先示範所謂的「心平氣和」?

在我們與孩子之間,有一方可以先達到心平氣和的狀態,那麼至少不會是雙方全輸。我相信,當大人能夠維持心平氣和,孩子就有機會逐漸往我們這個方向來,也回以心平氣和的口吻與態度。

遇到學生在教室裡直接挑釁我們,不斷耗損我們的內在情緒,當事過境遷,比較心平氣和時,不妨思考:

‧讓我們怒氣難消或感到羞愧的,是因為什麼事?

‧我們在乎的究竟是什麼?是其他人的看法?還是當事人的態度?

‧仔細思索,孩子的這些話語,我們是如何解讀的,以致我們出現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

你發現了嗎?大人需要做許多功課,這些功課主要在於能讓我們有堅強的心理資源與強度,來面對眼前帶有威脅的孩子。

——摘編自《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寶瓶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