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PM2.5」造成肝腎病變 高雄冬季空品差5週就有毒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袁中新(前排左2)的研究團隊。(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袁中新(前排左2)的研究團隊。(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袁世鋼/高雄報導】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袁中新與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富仁跨域合作研究,發現在高雄冬季空品不佳時呼吸5週,所吸入的「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就足以導致小鼠肝臟、腎臟產生毒性,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整體環境科學》。

「PM2.5」為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的致癌物,許多研究皆已證實會對肺部、心臟造成危害。袁中新及鄭富仁的研究團隊首度將PM2.5分離成水溶性萃取物和殘留微粒,分別經由氣管灌注到5組實驗小鼠肺部麻醉暴露10次,並觀測對肝臟、腎臟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是水溶性萃取物或殘留微粒,均會導致肝功能指數上升、早期腎臟病變。

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富仁。高雄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富仁。(中山大學提供)

鄭富仁說明,肝與腎都是處理外來毒素的器官,殘留微粒會使小鼠肝臟白血球浸潤、發炎反應增加,水溶性萃取物則會導致肝臟不正常增生反應,證實PM2.5是一個複合化合物,會對肝造成不同的健康危害。而不論水溶性萃取物或微粒,都會造成腎臟發炎增生反應和早期病變,推測PM2.5會使腎臟調控失能,導致血壓上升,進而影響心血管收縮。

研究團隊在高雄臨海工業區出動PM2.5採樣器。研究團隊在高雄臨海工業區出動PM2.5採樣器。(中山大學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所採用的PM2.5暴露劑量為每週約44微克,袁中新指出,這與高雄冬季空品不佳時的PM2.5濃度相近,持續暴露5週就能觀察到肝、腎毒性的病變;也就是說,「我們呼吸的同時,可能也吸入了部分有毒物質」。

袁中新表示,PM2.5水溶性萃取物中主要含有鈦、釩、鎳、鉛等重金屬,以及硫酸鹽、硝酸鹽等離子成分;微粒成分則含有有機碳、元素碳、重金屬和其他有機化合物。除了會導致急性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惡化、暴露在肺癌的風險增加以外,也會透過體內循環系統影響到腎臟、肝臟等器官,造成其他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