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借鑑香港】 學者:慎防中共對臺三手段

民進黨中國部舉辦「中共二十大後情勢與對臺政策變化」座談會。(記者林仕傑/攝影)
民進黨中國部舉辦「中共二十大後情勢與對臺政策變化」座談會。(記者林仕傑/攝影)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中共二十大日前結束,民進黨中國部1日舉行「中共二十大後美中臺情勢與對臺政策變化」座談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蕭督圜表示,中共對臺具體作為是反獨、促統、促融等領域,中共過去對港澳工作可聚焦在統戰,統戰可分為拉攏和宣傳,未來中共具體政策,方向不脫「收買傳統媒體、運用新媒體」、「組織群眾」、「建立代理人系統」。

首先是收買傳統媒體、運用新媒體,蕭督圜表示,透過媒體說好中國故事,增加各界好感;透過新媒體,宣揚中共觀點或散布恐懼及戰爭風險;打擊對手、削弱社會信任,壓迫不同意見。

其次是組織群眾,蕭督圜指出,運用知名人士圈粉,遂行認知的潛移默化,拉攏基層組織,營造社會交流面貌。最後是建立代理人系統,持續建構多方位買辦體系、發揮中資背景財團的多元影響力、鼓吹愛國愛臺政黨支持兩岸協商統一方案。蕭督圜指出,從香港經驗可以看到,未來五年可能會在臺上演,但手段可能略有不同,臺灣應該更謹慎。

對於美中未來局勢,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認為,中共會加速與加強與美國對抗的趨勢,原因在於中共在挑戰美國,國際權⼒結構不會改變,而且二十大後等於正式確認這個進程,而且趨勢會持續下去。至於中共是否會動武,陳方隅坦言,「真的不太知道」,因為獨裁者的決策模式跟民主國家不同,所以必須要做好各方面的萬全準備。

中國內部越不穩 臺海風險越大

至於中共二十大後的對臺政策變數,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指出,第一個是美中角力的程度,若變大,會有「新東西對抗」,若變小,慎防臺灣被交易;第二個是臺灣2024後的政情發展,若國民黨執政,兩岸會緩和,但中共可能會在臺灣沒有充分準備下,被迫政治談判。

若民進黨執政,馬準威補充,如果延續總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冷和繼續,可保持基本和平,若改採激進的兩岸政策,中共武力犯臺的可能性增高;第三個變數是中國內部變化,中國越不穩定,對臺海的風險會越大,因為內部問題轉向外銷的可能性大。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表示,民進黨的立場是覺得兩岸要談,要在尊嚴、平等的狀態下談,兩岸執政黨應該要負責任,要有溝通管道,而非中共單方面切斷管道,這對兩岸未來交流才是最大威脅。

美國期中大選將在今年11月8日舉行。美國期中大選後對中政策是否會改變,陳方隅向《大紀元時報》表示,「完全不會」,因為美國兩大黨具有非常高的共識,不管哪黨取得多數,都不會影響美國對中政策跟外交政策的進行,但應該要注意美國內政的狀況,假設兩大黨在國內事務的分歧,反而會影響他們有無多餘的精力關注、討論外交事務,國內事務的討論可能會讓法案通過進程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