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國人整體精神健康回穩 近四成缺仍乏歸屬感

精神健康基金會公布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精神健康四面向分析當中,在心身健康方面,包括睡得不好、感到焦慮緊張、記性不佳等三症狀創新高。(123RF)
精神健康基金會公布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精神健康四面向分析當中,在心身健康方面,包括睡得不好、感到焦慮緊張、記性不佳等三症狀創新高。(123RF)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後疫情時代來臨,精神健康基金會6日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對精神健康影響調查結果,今年度國人整體精神健康為82.4分,高於及格分數80分,但低於2020年的83.31分,評估為後疫情時間,已逐漸回歸過往水準,另在精神健康四層面中,「生活掌握」面向中缺乏歸屬感人口比率36.6%創歷年新高。

精神健康基金會今年9月30日至10月2日期間,依性別、年齡、居住地控樣,隨機抽取1,102位、20歲以上成年人進行電話訪問(有95%信心水準可代表母群),分別透過24題精神健康相關提問,就心身健康(8題)、個人價值(5題)、生活掌握(6題)、家庭健康(5題)等4大面向進行分析。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楊聰財表示,今年度國人整體精神健康為82.4分,高於及格分數80分,但低於2020年的83.31分,評估為後疫情時代,逐步回歸到過往水準。

精神健康四面向分析當中,最高分為「家庭健康」達88.03分,其次為「心身健康」、「個人價值」及「生活掌握」,分別為81.23、81.01、80.27分。楊聰財說,「生活掌握」最低分的主要問題為缺乏歸屬感,比例高達36.6%。

此外,調查也發現,有27.7%、估算有約443.2萬名國人受疫情衝擊,嚴重影響精神健康,楊聰財表示,顯示越感受到疫情影響者,精神健康較差,特別在「生活掌握」指標面向,高達36.6%國人認為缺乏歸屬感,另有22.2%國人認為將來不會更好。

基金會今年新增死亡態度調查題項,發現有217.6萬高死亡恐懼者 、占13.6%,精神健壯程度不及格僅77.8 ,其中女性比例顯著大於男性、青壯年比例(20-40歲)大於其他年齡層。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表示,當中也發現兩者有顯著相關性,越恐懼精神健壯度越低(相關係數=-.301),顯示死亡議題對於國人的精神健壯程度有待加強,若民眾能改善生存環境的穩定,避免產生的過多焦慮,減損精神健壯程度。

疫情壓力造成身心緊繃,楊聰財分享四種舒緩方式,首先為適度放空,每天能夠腹式呼吸80次,二是養成運動好習慣,促進腦內分泌多巴胺、腦內啡,三為掌握良好睡眠習慣,睡足6至8小時,最後為睡前寫感恩日記,透過正向療法減緩壓力。

後疫情時代來臨,胡海國表示,目前仍約有兩成精神韌性低、面對事情容易產生壓力者,民眾應給予特別關心,因後續可能會產生慢性傷害或壓力,身旁有這類族群,應給予多一些包容及寬容,鼓勵多參與社交活動、戶外運動,就能提升恢復正常生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