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社會萬象

中國缺藥 分析:特供體制作祟

中國爆發大規模疫情,卻出現全民缺藥,人們瘋搶退燒藥和止痛藥的現象。圖為12月17日,北京一家藥店內貨架空空如也。(JADE GAO/AFP)
中國爆發大規模疫情,卻出現全民缺藥,人們瘋搶退燒藥和止痛藥的現象。圖為12月17日,北京一家藥店內貨架空空如也。(JADE GAO/AFP)

【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國大規模疫情來臨,卻出現全民缺藥,人們瘋搶退燒藥和止痛藥的現象。業內人士披露,中共政府開始徵用抗原和相關藥品。分析認為,在藥物普遍短缺的背景下,中共的「特供體制」再次突顯出來。

大陸財新網12月20日報導,多家企業透露,多地政府部門已對防疫物資供應實行行政管制,一部分用來調劑市場投放,還有相當部分產能流向行政、國營企業等特供通路。

報導說,大量醫藥廠家已在加班加點擴產,一般藥物擴產需要兩週左右,調整產線則耗時稍長。首批擴產防疫物資已陸續出廠投放,供應不斷增加,但市場藥物供應仍然偏緊。上海地區的一家醫藥企業人士則表示,他們生產的抗原大部分被政府徵用,徵用後去向不明。據指,企業或個人要預訂抗原,得等到30天之後。

業界抱怨藥品生產遭壓制

對於藥物短缺,目前業界抱怨中共當局先前嚴格管制,造成現在一下子無法生產。

大陸醫藥資訊媒體「賽柏藍」12月20日發文披露,當前退燒藥嚴重短缺與過去3年當局對退燒藥等「四類藥」的嚴格管制有直接關係。所謂「四類藥」一般指的是退燒、止咳、抗生素和抗病毒藥品,包括近期最搶手的布洛芬(Ibuprofen)。

「賽柏藍」援引製藥業人士的話報導,由於各地都嚴控四類藥的販售,「藥企賣不出去貨,很多四類藥的企業、藥店在這一過程中出現資金鏈斷裂、倒閉」。

微信公眾號「醫院院長」12月20日也發文披露,官方前期嚴管四類藥,在突然放寬相關管制之前,也沒有提前通知企業擴大生產,「至今也沒一個人和部門出來檢討承認錯誤」。

特供體制是社會主義的特點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12月21日對《大紀元》表示,按財新網的說法,藥品的兩大去向,一是確保權貴階層所用,這個問題在武漢疫情期間已經暴露出來,這是中共社會主義的本質特點,各級機關利用自己的特權分一杯羹,中共體制幾十年都是這樣運作。

事實上,中共從毛澤東時代就建立起「人分三六九等,領導第一」的特供體制。王赫解析,中共過去搞計畫經濟,其實就是「短缺經濟」,即資源、產品或服務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的經濟現象,然後由國家行政管制建立特供渠道;在所謂的改革開放之後,因為市場經濟有所發展,短缺經濟較不突出,只有一些特殊商品有特供,比如茅台酒;但是這幾年搞清零,人為造成物資短缺,這種特供體制又復活了。

王赫接著表示,官方對防疫物資行政管制的另一部分,說是用來調劑市場投放,其實只是官方點綴一下的表面功夫,用來收買人心的。在短缺、焦慮和暴漲的需求下,朋友圈、社交平臺或者二手交易平臺上,高價出藥的「黃牛」已經活躍起來,拋出價格6倍的高價藥。

王赫對《大紀元》表示,這些「黃牛」背後往往有政府背景,「他是有政府權力支持的,一般人你想做這個生意也插不進去。這叫官商一體」。

進口藥只是斂財遊戲

疫情大爆發導致搶藥潮之際,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醫藥)12月14日宣布,與美國輝瑞公司簽訂協議,繼續負責輝瑞冠狀病毒口服藥Paxlovid(在中國稱為:奈瑪特韋/利托那韋片)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營運。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醫藥是中共中央企業「通用技術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總公司,1999年加入通用集團。

Paxlovid在中國網售定價為2,980元人民幣一盒,該售價為非醫療保險價格。在媒體報導半小時後,線上平臺就已搜尋不到該產品。而在美國,該藥物是由政府或保險公司免費提供。

王赫表示,進口藥首先就有暴利的問題,因為輝瑞藥品的市場非常廣大,按中國人口進口再多都不夠,這時政府就進行全面接管,結果老百姓根本就不可能從市場上獲得了,整個通路都是在政府和國企之間完成,「全部在背後經過權力分配轉化,透過特供管道解決。這是中共體制的邪惡之處,已經暴露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