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守護水下文資 潛行探索臺灣展科工館登場

《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1月13日至4月5日在高雄科工館展出。(科工館提供)
《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1月13日至4月5日在高雄科工館展出。(科工館提供)
【記者方金媛/高雄報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聯手舉辦《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1月13日在高雄科工館登場,展覽使用體感互動遊戲、觸控裝置、沉浸式劇場與圖像感應等新媒體科技,讓民眾更容易瞭解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與價值,進而建立保存共識,一起守護臺灣獨特的海洋歷史與文化。

「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區展示不同時期的臺灣地圖,顯示不同國家對臺灣的想像。「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區展示不同時期的臺灣地圖,顯示不同國家對臺灣的想像。(記者方金媛/攝影)

水下文化資產原歸屬《文化資產保存法》考古遺址項下,考量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的獨特性與重要性,並依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通過《保護水下文化資產公約》精神,2015年公布《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專法,宣示保護水下文資的決心。為落實公眾對於水下文資重要意識,自2015年至今,文資局共舉辦「水下探索號-認識世界的水下文化資產」等8檔展覽,逾100萬人次參與,廣獲好評。

文資局主任秘書林滿圓表示,《潛行探索臺灣》延續前檔「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展」展示方式,尤其科工館展場為此量身設計,展示面積最大,面向最完整,藉由大型沉浸式船隻造型投影劇場裝置,帶領大家重返大航海時代,認識水下文化資產的來源與保存的重要性。

科工館長李秀鳳表示,臺灣四面環海,數百年來有些船隻安全停靠臺灣,帶來豐富的物種並留下印記;有些船隻則不幸沉沒在臺灣周遭海洋,成為台灣重要且寶貴的水下文化資產。教育部108課綱以「核心素養」為課程主軸,將海洋議題融入教學,培養國人海洋基本素養,這次特展非常適合學生和親子一起來參觀。

本展共有「水下時空隧道」、「認識水下文化資產」、「臺灣海洋考古之旅」、「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與「永續與推廣」等五大展區,以多媒體展示科技,搭配手機通訊軟體提供一套實境解謎遊戲,輔助展覽內容,讓民眾的參觀經驗更加豐富多樣。

觀眾在船舶大型投影區,能隨著船隻航行,走訪臺灣沿岸各地燈塔、港口、廟宇、城堡等建築。觀眾在船舶大型投影區,能隨著船隻航行,走訪臺灣沿岸各地燈塔、港口、廟宇、城堡等建築。(記者方金媛/攝影)

其中中央船舶大型投影區是最大亮點,隨著船隻航行,走訪臺灣沿岸各地燈塔、港口、廟宇、城堡等建築物遺址遺跡;再前往風帆造型的沉浸式投影劇場,則化身翻閱古老地圖的船長,體驗海洋考古之旅,瞭解早期西方各國對臺灣的想像。

現場展示珍貴的出水遺物真品。現場展示珍貴的出水遺物真品。(記者方金媛/攝影)

現場也展示了珍貴的出水遺物真品與3D列印復刻品文物,並運用多媒體觸控裝置,讓觀眾得以近距離觀看與瞭解文物;同時藉由臺灣潛水觀光秘境影片欣賞與水下文資保存標語打卡活動,傳遞水下文資重要性,喚起國人對水下文資的保存意識。

《潛行探索臺灣》第一站科工館,展覽時間自1月13日至4月5日,接續將前往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及臺南文化創意園區茉莉工坊展出。

民眾可在船艙打卡,推廣水下文資保存重要性。民眾可在船艙打卡,推廣水下文資保存重要性。(記者方金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