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情感忽視與虐待 對孩子傷害至深

心理上受虐的孩子,在焦慮、憂鬱、自尊心低落、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自殺傾向的比例,跟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的孩子差不多,甚至更高。(Shutterstock)
心理上受虐的孩子,在焦慮、憂鬱、自尊心低落、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自殺傾向的比例,跟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的孩子差不多,甚至更高。(Shutterstock)

文/Jasmin Lee Cori 譯者:駱香潔
「情感忽視」與「情感虐待」都極具破壞力,我們不可能認為它們沒那麼糟糕,除非我們對它們的存在澈底視而不見——它們就是那麼糟糕,只是我們通常得花一點時間,才有辦法正視這一點。

童年經歷過情感忽視或虐待的人,通常會淡化自己的遭遇,他們會說:「至少我沒被打,所以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美國心理學會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遭受情感虐待與忽視的孩子,面對的心理健康問題,與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的孩子很相似,有時甚至更嚴重。」

他們發現,心理上受虐的孩子,在焦慮、憂鬱、自尊心低落、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自殺傾向的比例,跟遭受身體虐待或性虐待的孩子差不多,甚至更高。

當嬰兒被極度忽視,足以危及生命,而被剝奪早期互動的嬰兒,會欠缺進入人類世界需要的架構或腦部刺激;極度忽視,可能會讓孩子漂浮不定,與自己的身體脫節,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

情感虐待則是以不同的方式摧毀你的靈魂,被自己依賴的人鄙視或甚至憎恨,這種感覺實在難以想像;如果你的母親屬於此類,你或許曾經覺得,自己的人生隨時都會像燭火一樣輕易的被掐滅。

傷害程度 取決於以下因素:

極端的情感忽視與情感虐待,會澈底破壞健康人生的任何基礎(健康的人生並非遙不可及,只是你必須重新打造基礎),至於破壞的程度有多大,則取決於是否具備以下幾個緩解因素。

我在「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受更多苦?」討論了個性脆弱與強韌的個別差異,這個因素能解釋為什麼每個人對這種早期創傷有不一樣的承受力。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情感虐待或忽視的程度。越是被同一種方式持續對待的孩子,傷害就會越深刻;偶爾虐待當然也會剝奪孩子的安全感,但持續虐待會讓孩子還來不及恢復安穩就再次被打倒。

忽視也一樣,跟母親在孩子小時候長期缺席相比,母親在情感上暫時缺席(例如在孩子年紀稍長時或母親住院)造成的傷害會比較小。

第三個緩解因素是生活環境裡的其他因素。有沒有人能抵銷母親的傷害行為?有沒有另一個家長般的角色?如果有,他們是發揮了緩衝作用、提供支持,還是無濟於事?我經常聽到的情況是,憤怒的母親嫁給爛泥般的男性,父親雖然不會施虐,但是他們不會在母親施虐時保護孩子,因此算是忽視。

手足參與施虐 來自沒安全感的母親

此外,母親會不會(或許出於嫉妒)干擾孩子與其他成年人建立情感連結呢?沒有安全感的母親經常這麼做。

有沒有兄弟姊妹也是一個影響因素,手足有時與你共享同一個獨特世界,可成為風暴中的港灣(雖然你們一樣脆弱無力),但有時手足也參與施虐;手足參與施虐是一個危險信號,意味著家庭系統出現了嚴重問題。

對孩子差別待遇與家庭任務分配不公,會使兄弟姊妹很難以平等的關係建立聯盟;有時候,母親會挑起手足之間的競爭或對立。

還有時候,手足會為了自身的生存設法逃離傷害──可能是躲在自己的房間裡或乾脆逃出家門。

我們還聽過,有的孩子會用沉浸在書本或遊戲裡的方式,逃避家裡的混亂;當手足選擇以這種方式消失時,可能會加深孩子的孤單與被遺棄的感受。

——摘編自《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重新認識母親,療癒母愛缺失帶來的無形創傷!》,(柿子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