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供應鏈兩極分化 賴中強:紅蘋果、綠蘋果現端倪

圖為蘋果的門市。(LIU JIN / AFP)
圖為蘋果的門市。(LIU JIN / AFP)

【記者吳旻洲/臺北報導】外傳蘋果公司(Apple)不要和碩生產的首款頭戴式裝置,要求和碩把製造、組裝工作交給中國供應商立訊科技。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表示,研判蘋果正在執行民主國家供應鏈的「綠蘋果計畫」,以及由立訊等紅色供應鏈主導的「紅蘋果計畫」,未來全球產業鏈壁壘走向「二分」,是難以避免的趨勢。

根據DigiTimes報導,蘋果首款AR/MR頭戴裝置,原本由和碩打樣的機種,將轉由立訊代工組裝;過去蘋果產品都是由臺廠參與開發、量產後,再由中國廠陸續接手,本次是蘋果推出新品時,就由中國廠承接組裝代工的首例。外傳和碩上海的昌碩廠也將出售給立訊,不過和碩對上述傳聞均不予置評。

賴中強表示,1990年代臺商西進中國,2001年、2002年中國與臺灣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近30年來,美國的品牌、技術與生產設備,與臺商的工廠、中國勞動力合作,是「全球供應鏈」的主旋律。

美中各有盤算 供應鏈分化難避免

他表示,直到2018年後,美中科技戰、貿易戰才打破這樣的主旋律,逐漸在高科技領域形成「中國紅色供應鏈」與「民主國家供應鏈」兩大壁壘。

「這樣的壁壘二分趨勢,未來很難避免」,賴中強說,至少資通訊產業而言,除非極權統治的本質改變,否則中共無法容忍數億人民,使用政府難以監聽或難以管制訊息傳遞的通訊設備;而美國除了其國家安全與維持戰略技術領先的考量外,也決定對中共技術封鎖、制裁參與侵害人權的中國企業。在這樣背景下,企業想「左右逢源」將越來越困難。

不過賴中強也表示,全球產業鏈分為兩大壁壘雖是未來趨勢,但對蘋果這樣規模龐大的全球品牌而言,改變需要時間,改變過程中的中國市場利益割捨也需要權衡。

蘋果公司或分割成紅蘋果、綠蘋果

他表示,當前蘋果明顯正在執行供應全球市場的民主國家供應鏈,催促臺商撤出中國前往印度、東南亞設廠的「綠蘋果計畫」;以及供應中國市場的紅色供應鏈,改由立訊等中國企業主導的「紅蘋果計畫」。

他認為,未來這兩組供應鏈彼此之間的技術、人員與資金往來會越來越少,以分別符合美國政府的技術輸出管制與中共的政治要求。甚至如果有一天,蘋果公司被分割成「紅蘋果公司」與「綠蘋果公司」,這也不是沒有前例。

他以TikTok(抖音海外版)為例,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於2020年8月簽署行政命令,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須分拆或出售TikTok的美國業務。

民團「經濟民主連合」3月30日曾召開記者會,質疑中國連接器廠立訊精密違法入主臺廠宣德科技,立訊董事長王來春等人去年8月遭北檢依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起訴。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宣德公司董事會中有一席董事,質疑童子賢與王來春兩者究竟關係為何?

和碩、緯創 是紅蘋果計畫要角

賴中強表示,和碩與緯創以其「非鴻海系統」背景,成為協助蘋果公司執行臺廠技術設備,移轉至立訊紅色供應鏈「紅蘋果計畫」的關鍵角色。

他認為,緯創、和碩應該是在蘋果公司的要求下,將其中國廠出售予立訊。但蘋果的這個決定,是要在地緣政治衝突中,完成「中國紅色供應鏈」與「民主國家供應鏈」的二分。

不過他強調,和碩既然已決定到越南及印度設廠,加入「民主國家供應鏈」,先前與立訊的合作關係是不是該告一段落?和碩若繼續持有紅色供應鏈代表企業立訊公司的股份,甚至在王來春違法投資宣德科技的董事會中「參一腳」,這對和碩的企業經營是正面的嗎?

他表示,美國商務部已於2020年將蘋果關鍵供應商、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集團(O-Film)南昌子公司納入制裁清單,讓蘋果公司警覺與中企合作的風險,那和碩不用擔心與立訊保持合作關係,將來也可能被中企波及嗎?

立訊若保有宣德科技 恐成破口

賴中強說,跳脫個別公司的層次,站在臺灣整體利益,在「中國紅色供應鏈」與「民主國家供應鏈」二分中,讓紅色立訊保有臺灣宣德科技這個灘頭堡,難道不會在技術管制與人員流通上成為「民主國家供應鏈」的破口嗎?

若從國內政治的角度切入,賴中強說,「我們可以理解臺灣大企業,對藍綠政治人物分別捐贈政治獻金的決定」,但童子賢不僅擔任國民黨前行政院長江宜樺主持的長風基金會副董事長,又擔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的副董事長,這之間是否有些值得斟酌的倫理或分際問題?

他質疑,難道民進黨智庫不用討論與國民黨之間的選戰競爭與政見策略?民進黨智庫不用討論美臺供應鏈韌性合作?不用討論違法中資管制與紅色供應鏈?還是童子賢依然堅持,在地緣政治角力下「供應鏈沒有顏色」?◇